黄蓓佳
①
小时候对于故乡的印象,仿佛别的都缺,惟独不缺的是水。河流沟渠、池塘湖泊,遍布着大街小巷、村庄田野。坐汽车从这个县城到那个小镇,走一路有一路的水跟着,像是扯不断的灵魂,依恋着牵挂着撕扯着我们的肉体,生怕我们跑出太久,远离故乡,迷失自己。
②
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苇,芦苇是水的伴侣。小小的河流池塘陪伴着小小的芦苇,瘦茎茎的,稀稀疏疏歪歪斜斜的,像忧愁的林黛玉。而在我插队落户的那个江心小岛上,芦苇高大茁壮,铺天盖地,完完全全呈现出了那种雄性的勃发的力量。一到深秋,岛上聚满了四乡八村乘船过来的乡民,他们拖家带口,在广阔的芦苇滩上安营扎寨,收割芦苇。冬日里庄稼收割进仓,小岛上一片空旷凄凉,惟独江滩上那些高高的芦苇垛,碉堡似的矗立着,老远老远就能看见,给小岛平添了很多的威风。
③
芦苇开花的时候最是好看。初开出来的芦苇花细长柔韧,握在手中,轻轻捋过去,手心只觉冰凉滑腻,那种柔若无骨的手感,我至今没有在别的物体上体验到。小时候秋天下乡“
支农”
,走一路我总要摸一路的芦苇花,手心张开从一穗穗芦苇花上扫过,苇花低眉顺眼从掌心这边钻进去,又从掌心那边冒出来,浅浅地笑着,好脾气地任凭我抚摸,活像天性中喜欢人的亲近。
④
待到芦苇花长老,不知道是见的世面多了还是对生命感到厌倦了,总之脾气变得张扬起来,手轻轻一碰,苇花四散,纷纷扬扬飘撒在空中,杂乱无章的一片。有时候风的拥吻也使它们极不耐烦,苇絮乘风而去,躲得老远老远,真不知道哪儿才使它们感到宁静和满足。秋风一阵紧似一阵,苇絮一片跟着一片飞扬起来,翻滚飘舞,为身不由己而哭泣而愤怒而抽咽,一副“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的凄美场景,令人观之心碎。
⑤
据说芦苇是有许多实用价值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浩浩荡荡驻进江滩割苇子去。我这里念念不忘的倒是用芦苇花编扎成的一种鞋,老家俗名叫“
毛窝”
。冬天一到,便有四乡农民一串一串挑了上街来卖。自然极便宜,两三毛钱就可以买一双。外婆都要买几双回来,自己再动手加工一番:用棉花和绒布垫了底,旧的棉毛衫剪开,鞋口和鞋里衬上圈,粗针大线缝结实了,穿在脚上暖和无比。老家的屋子高大阴森,窗户是老式的木格子窗,门也是老式的排板门。晚上我坐在窗前呕心沥血写小说,头上悬一只25
瓦电灯泡,风把窗纸拍得呼啦啦响,身后的毛巾转眼冻成冰帘子。我手上戴着无指手套,脖子上裹了围巾,脚上穿“
毛窝”
,居然写得忘却时空,丝毫感觉不到寒冷,而且脚上真的没有生过冻疮。如今我在保温性能良好的楼房里写作,脚上穿着电热靴,身边开一只电暖器,想到从前穿“
毛窝”
写小说的日子,心中感慨得想哭!哭我现在的堕落,哭我一去不返的青春健康,哭我当对文学的虔诚执着,也哭我去世多的外婆,我多想再有一双她老人家针针线线缝制的“
毛窝”
。
⑥
住在大城市,看见芦苇的机会少得不能再少。有一次偶尔在装潢漂亮的鲜花店里发现有两三根芦苇花插着,一片片花团锦簇中,灰色调的芦苇花倒显得高贵无比,仿佛舞女群中的贵妇人。我只觉心里有一根弦被轻轻弹响了一下,就快步走开了。我不忍去问她的价钱,我知道没有几块钱是别想买到一支的。这与我心中梦魂牵绕的故乡的芦苇相距甚远!
问了她的价钱好像就有亵渎她的感觉。
⑦
还有一次去邮局寄信,发现柜台里的营业员们手上正传递着一双“
毛窝”
。她们嬉笑着品评着不屑着,仿佛面对一只“
丑小鸭”
玩具。我隔了柜台,伸长脖子呆呆地看着,忽觉脚下有了一种毛扎扎的、异常温暖异常熟悉的意念。后来回家,我懊悔了许久,没有鼓起勇气问问她们“
毛窝”
是从哪儿买来的。再想又觉得问也白问,南京难道还有卖“
毛窝”
的地方吗?
⑧
的数九寒天,故乡的小岛上,无边无际的芦苇还会被人割得干干净净吗?
这时候扒开滩泥,可以挖出雪白雪白的芦根。芦根脆嫩清甜,我们插队时用它解馋,也曾是一大乐事呢!
16.
本文题为“
梦中芦苇”
,首段却以“
水”
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
分)
17.
文中第⑥
段说“
这与我心中梦魂牵绕的故乡的芦苇相距甚远”
,对此你如何理解?(5
分)
18.
曾有某知名传媒中心高级编辑评价本文
:“
点滴聚合、细想有意。”
请以文中叙写“
毛窝”
的内容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请简要作答。(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 ⑴
为下文引出芦苇的叙写做铺垫。水遍布于故乡,而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苇,把芦苇放在故乡广阔的背景下展示给读者。⑵
奠定感情基调。印象中的故乡不缺水,水依恋着牵挂着撕扯着我们的肉体,奠定全文对故乡之物依恋的感情基调。(答出一点得2
分、两点得4
分,作用与分析各占1
分。)
17.
(5
分)⑴“
这”
指的是鲜花店里两三根灰色调显得高贵无比的、有价钱的芦苇花;“
我心中梦魂牵绕的故乡的芦苇”
指的是故乡那一路上或瘦茎茎、或高大茁壮、或亲近可人、或张扬飘撒不屈不甘的无价的芦苇。⑵“
相距甚远”
说明两者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故乡芦苇在作者心中最是好看的、价钱是不可亵渎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芦苇钟爱之深情。(答出第⑴
点得2
分、答出第⑵
点得3
分,答题抓住三个关键词“
这”
、“
故乡的芦苇”
、“
相距甚远”
。)
18.
(6
分)同意。(1
分)作者从芦苇的实用价值勾起对“
毛窝”
的回忆和叙写,借助空间变化,把有关“
毛窝”
的生活画面联系起来:外婆为我加工“
毛窝”
、我穿着“
毛窝”
呕心沥血写作、如今回想“
毛窝”
的日子感慨得想哭、营业员们嬉笑不屑“
毛窝”
、懊悔没问“
毛窝”
哪里买来。(2
分)是“
毛窝”
给了作者青春健康,鞭策作者对文学虔诚执着,倾注了外婆的爱和故乡的温暖。文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根感情线索:现代文明抹不掉作者对故乡“
毛窝”
的一往深情、对故乡温暖的依恋。(3
分)那物、那人、那情,在“
点滴聚合”
中让人“
细想有意”
。(表明观点得1
分,分析“
点滴聚合”
得2
分,分析“
细想有意”
得3
分。考生若从其他方面作答,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18659.html
相关阅读:陈根生《家乡的桥》阅读答案
《明月清泉自在怀》阅读答案
《陈景润传》阅读答案
梁衡《人杰鬼雄》有删节 阅读答案
《茶事 艾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