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狗不理 冯骥才》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小说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狗不理 冯骥才 ( 1 )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上海人说 狗不理
冯骥才
(1
)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上海人说,穿绫罗绸缎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样是向人显摆。
(2
)天津人反问:那么狗不理包子呢,吃给谁看?谁吃谁美。
(3
)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贵,吃得解馋玩得过瘾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样——
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点面一点糖一点肉吗?玩的三大样——
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不就是一块泥一张纸一点颜色吗?非金非银非玉非翡翠非象牙,可在这儿讲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艺,不论泥的面的纸的草的布的,到了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手里一摆弄,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了。
(4
)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贵友,只有他爹知道;别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在市面上谁拿这种狗子当人?有活儿叫他干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没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称他老高;狗子人蔫不说话,可嘴上不说话的人,心里不见得没想法。
(5
)老高没能耐,他卖的包子不过一块面皮包一团馅,皮厚馅少,肉少菜多,这种包子专卖给在码头扛活儿的脚夫吃。干重活的人,有点肉就有吃头,皮厚了反倒能搪时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钱赚,不管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了。
(6
)他家包子这点事,老高活着时老高说了算,老高死了后狗子说了算。狗子打小就从侯家后街边的一家卖杂碎的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他就尝试着拿肚汤排骨汤拌馅。他还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中吃到肉馅下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他便在包馅时放上一小块猪油。之外,还刻意在包子的模样上来点花活,皮捏得紧,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鲜,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响。天天来吃包子的比看戏的人还多。
(7
)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顶忙的时候,就在门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买包子的把钱撂在碗里。狗子见钱就往身边钱箱里一倒,碗里盛上十个八个包子就完事,一句话没有。你问他话,他也不答,哪有空儿答?这便招来闲话:“
狗子行呀,不理人啦!”
(8
)别的包子铺干脆骂他“
狗不理”
,想把他的包子骂“
砸”
了。
(9
)狗子的包子原本没有店名,这一来,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
狗不理”
。虽是骂名,也出了名。
(10
)天津卫是官商两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还得看是否合官场和市场的口味。
(11
)先说市场,在市场出名,要看你有无卖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名没人稀罕,骂名人人好奇。“
狗不理”
是骂名,却好玩好笑好说好传好记,里边好像还有点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
狗不理”
这骂名反成了在市场扬名立万的大名了!
(12
)再说官场。三岔河口那边有两三个兵营,大兵们都喜欢吃狗不理的包子。这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来天津,营中官员拜见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早吃厌了,不如送两屉狗不理包子,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细做,蒸了两屉,赶在午饭时候,趁热送来。狗子有心眼儿,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狗不理。人吃东西时,第一口总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满嘴流油,满口喷香,心中大喜说:“
我这辈子头次吃这么好吃的包子。”
营官自然得了重赏。
(13
)转过几天,袁大人返京,寻思着给老佛爷慈禧带点什么稀罕东西。谁知官场都是同样想法,袁大人想,老佛爷平时四海珍奇,嘛见不着?鱼翅燕窝,嘛吃不到?花上好多钱,太后不新鲜,不如送上前几天在天津吃的那个狗不理包子,就派人办好办精,弄到京城,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赶在慈禧午间用餐时,蒸热了最先送上,并嘱咐说:“
这是袁大人从天津回来特意孝敬您的。”
慈禧一咬,喷香流油,勾起如狼似虎的胃口。慈禧一连吃了六个,别的任嘛不吃,还说了这么一句:
(14
)“
老天爷吃了也保管说好!”
(15
)这句话跟着从宫里传到宫外,从京城传到天津。金口一开,天下大吉,狗不理名满四海,直贯当今。
(选自《收获》2015
年第04
期)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
.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真实地记录了“
狗不理”
从出现到兴盛的传奇故事,具有不平常的文化内涵。
B
.小说选材独特新颖,以民间故事为创作素材,将笔触伸向市井小民,以艺术的手法展开叙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况味,雅俗共赏。
C
.小说中,狗子“
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
,袁大人“
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
等情节,展现了当时行贿成风的社会背景,揭示了小说主旨。
D
.小说故事生动有趣,塑造的传奇人物,奇异非凡,跃然纸上,文笔简练传神,形象地再现了清末时天津的社会风貌。
E
.小说使用了一些天津方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尤其是运用一些有意不断句的句子,使作品更符合市井特点。
(2
)在小说中,写狗子的父亲“
老高”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
)小说在刻画狗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4
)有人认为,小说前三段在构思上独具匠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8
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1
)(5
分)答B
给3
分,答D
给2
分,答A
给1
分。(A
项,“
真实地记录”
不准确,故事情节有虚构成分。C
项,“
揭示了小说主旨”
错,小说的主题不是揭露“
行贿成风”
。E
项,“
符合市井特点”
错,用有意不断句的句子表现“
天津人对那些东西非常熟悉,一口气就能说出”
。)
(2
)(6
分)①
以父亲老高来衬托(对比)狗子。以老高的“
没能耐”
来衬托狗子的能耐。②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以父亲老高来引出主人公狗子。③
揭示那个时代的下层民众的艰难生活状态。老高的生意“
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了”
。(每点2
分,意思相近即可)
(3
)(6
分)①
低贱(出身贫寒,地位低下)。狗子是“
穷人家的孩子”
,只有贱名“
狗子”
。②
聪慧,有生意头脑。改变包子的馅料,改良包子的模样,做出更美的味道。③
精明圆滑,心思缜密。狗子再忙,也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
狗不理”
。(每点2
分,意思相近即可)
(4
)(8
分)我认为小说开头三段,体现了作者在构思上别具匠心。①
展示了天津人重实惠、重吃的特点,交待了“
狗不理”
能名满四海的原因。②
展现了天津从清末沿袭至今独有的市井风俗,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③
起到了铺垫作用,自然引出“
狗不理”
的故事。④
暗示了小说的主旨。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能将寻常的东西化为神奇的宝贝。(每点2
分,意思相近或言之有理即可。从反面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635101.html

相关阅读:《看电影》阅读答案
冯骥才《酒婆(有改动)》阅读答案
梁晓声《喷壶》阅读答案
《断腿母狼》阅读答案
《夏天的阅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