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分)
会风
何诚斌
①
邂逅于会场。他伸出手,她也伸出手。两只手刚一接触,还没有握上,静电一闪,将他俩打开了,没敢再握。他的脸和她的脸都红了。相距
咯咯”
笑了笑,嗯了一声。他俩还没来得及彼此问候,台上麦克风响起,会议开始了。他俩分开按照席卡坐到各自的位子上。他看不见她,她也看不见他。
②
会议的内容,像碎片一样袭来,他的听觉无法将其拼接。他的心思全在她身上,激动地寻找她的身影,目光前后左右搜索,她到底在会场的哪个角落呢?这时,他听到会议主持人讲“
端正会风”
四个字,不由得正襟危坐,不再东张西望。尽管如此,会议内容还是一句也听不进。他想,她能看见我坐在这里吗?他兴奋,紧张。当台上一个人讲完话换一个人讲话时,他站了起来,借上卫生间,走出了会场。他在会场外站了半个小时,等她,却不见她出来。他想,她一定是没发现我刚才走出了会场。他只得又走进了会场,故意将路走错,绕了一个圈子。
③
她在埋头翻看参会人员名单,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查找,却半天也找不到他的名字,难道他是替别人来开会?她的目光往前看,除了全秃或半秃的男人的脑袋,就是头发或短或长的女人的头型。刚才只是与他正面匆匆一见,而从背影,尤其脑袋,怎么也分辨不出谁是他来。她扭动脖子从左往后看了一遍,又从右往后看了一遍,均没有发现他。她想,他能看见我吗?她拿着挎包和会议材料袋,带着几分怯意地走了出去。她想以此引起他的注意。他却没有注意到她,因为会场太大,人太多,何况他还是一个近视眼。
④
她在会场外等候他的时间达到了40
分钟,一直没见到他出来。她不想再进会场。她在离会场不远的一张沙发上坐了下来,她相信自己会等到他再次出现。他第二次上卫生间,差点见到了她,要不是她恰巧也进了卫生间。他本不想再进会场,可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从卫生间出来后,对他说,咱们进去吧,还得坚持一个小时。他坐进会场后,将参会名单一个一个地研究、分析、琢磨——
全是陌生的姓名符号,哪个最有可能是她的更换名?他记下了附在女性名字后的手机号码,决定等会议一结束,就主动查找,联系她。
⑤
她觉得在外面呆的时间太长了,不好意思再进会场,但也没有离开酒店。一会儿,她的手机响了,领导要她赶快回单位,有重要事情需要她回去处理。她说,我不能中途离开会场,主持人强调再三,要端正会风。领导不高兴了,骂她固执,难道不能借上厕所溜出来吗?何况,你是替人开会,名单上没你的名字!什么会风?讲讲而已,那么多人,少了几个,谁知道呢?她于是离开了酒店,心里失落落的。
⑥
他一听到主持人宣布散会,急忙奔出会场,守在门外。可是,会场有几个门,他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只见人们紧贴着身子涌出会场,然后四散而去。他转身走进会场,以为她会留在会场等他。可是,空荡荡的会场,不见她的身影。他打起了手机,你是……
被对方否定了;他再打,你好,你是……
竟然没有一个人是她。
⑦
她会打我的手机吗?他认为会的。可他突然想起,参会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他是顶替老总来开会的。他呆呆地坐在酒店大堂里,想象着她拨通一个、一个、又一个参会男人的手机,得到的结果要么不认识他,要么不是他。他改名已经20
多年了,连老总也不知道他原名叫什么。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7
月刊发表)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这篇小说记叙了男女主人公分别多年,不期而遇于会场,场内外多次想办法取得联系而不得的经过,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
B
.小说内容表达含蓄,根据情节可以推知:“
他”
和“
她”
一定是多年前的恋人,造化弄人,不断错过,两人未能成眷属。
C
.“
会议的内容,像碎片一样袭来,他的听觉无法将其拼接”
,说明会议内容枯燥,无法吸引与会者注意力;同会者说“
还得坚持一个小时”
也说明会议令人生厌。
D
.这篇小说截取生活横断面,构思平中见巧,情节一波三折,文字简约精当,尤其注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的刻画。
E
.小说结尾“
她”
拨通电话却怎么也找不到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补叙“
连老总也不知道他原名叫什么”
说明老总很官僚。
(2
)两人始终联系不上存在多方面的原因,请从小说塑造的两位主人公形象特征的角度,分析两人共同存在的因素。(6
分)
(3
)这篇小说在情节上多次设置悬念和巧合,请在文中分别找出例子分析具体作用。(6
分)
(4
)这篇小说貌似言情,却为何以“
会风”
为题?好的小说总是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围绕“
会风”
谈谈你对本篇小说的主题多角度解读。(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AD
】(答A
得3
分,答D
得2
分,答B
得1
分,答CE
不给分。B“
一定是多年前的恋人”
的说法太绝对。C“
他”
无法注意听取会议内容,主要因为“
他的心思全在她身上,激动地寻找她的身影”
。E“
她”
拨电话是“
他”
想象中的,“
说明老总很官僚”
也不合理。)
(2
)男女主人公均是害羞腼腆、不善表达、拘谨内向的形象。【总说2
分】一次偶然的相遇唤醒了他们相互早已存在的好感,双方均迫切想与对方进一步沟通联系,但由于性格的原因都没有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表达,虽有努力但未尽力与阻碍他们联系的外在环境抗争,所以一再联系不上。【具体分析2
分】这样的人物形象设置反映了人物性格和社会处境之间的矛盾。【形象意义2
分】
(3
)悬念一:“
她”
埋头仔细翻看参会人员名单,却半天也找不到“
他”
的名字,结尾交代“
他是顶替老总来开会的”
解开悬念,使小说情节相对完整,首尾呼应。
悬念二:两人结局如何,作者并未交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省。
多次巧合:如“
她”
不得不中途离会,赶回单位;“
他”
两次走出会场,又不得不回到会场;“
他”
和“
她”
都是替人开会,参会名单上并无他们的名字,使在相互寻找中的主人公寻而不得,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增强故事的起伏性、可读性。
(悬念,例子加分析,3
分;巧合,例子加分析3
分)
(4
)标题作用:以“
会风”
为题点明小说主旨,深化写作用意。小说言在此而义在彼,貌似言情,实则在批评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
会风不端”
问题。(2
分)
主题多角度解读:
①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会风不正的现象,亟待整改。两位主人公均是替人与会,说明“
替会”
现象并不少见。
②
整改会风光靠空喊不能解决问题,抵制不良风气没有休止符。小说几次提到“
主持人强调再三,要端正会风”
,但替会、溜会现象并不少见。
③
形成良好会风,需要各级领导率先垂范。“
她”
的领导说“
什么会风?讲讲而已”
,“
他”
的老总要“
他”
替会,说明有些领导自身会风不端。
④
治标需治本,为什么普遍存在“
会风”
问题?与会议太多、效率不高有直接联系,有关组织者需要反思。
(任答三个角度即可得6
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67072.html
相关阅读:《等待生活》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窗》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郝柏林:顺乎历史潮流 坚持个人奋斗》
高三年级小小说阅读:《台上台下》有答案
《神奇魔术》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