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
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1082
),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②
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
、“
定风波”
是这首词的词牌
。(1
分)
15
、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3
分)
A.
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
B.
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
风雨”
。
D.
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
(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16
、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
分)
人生何尝不是在风雨之中穿行(1
分)?
自然的风雨如此,而政治的风风雨雨何尝不是瞬息万变(1
分)?
不管在何种风雨之中,只要坚持着一路走下来,回头再望那“
萧瑟”
之处,也就无所谓什么风雨和天晴了(1
分);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以旷达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1
分)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383217.html
相关阅读:《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
《乡村四月》阅读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大庆市中考)
柳宗元《夏昼偶作》阅读答案
《登幽州台歌》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