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1.
课程标准要求
7—9
级学生背诵并能正确默写
80
篇(段)文言诗文,但推荐的只有
50
篇。
2.
其余
30
篇在不同的考区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复习。
【中考说明】
《随州市
中考说明语文》对古诗词试题有以下要求:默写常见的古诗词名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
【课时】
5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型归纳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
“
意会
”
而不能有效地
“
言传
”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
中考题型
]
(1)
诗歌中的
“
某
”
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2)“
某
”
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
(3)“
某
”
字能否改为
“
某
”
字
?
(4)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
?
请赏析。
[
应对策略
]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
题型示例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
“
断
”
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
解析:
“
断
”
字面上是
“
断绝、隔绝
”
的意思,结合
“
音书
”
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
中考题型
]
(1)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
(2)
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
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
[
应对策略
]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
(
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
)
或采用的修辞手法
(
如拟人、比喻等
)
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
题型示例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
;
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473302.html
相关阅读: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答案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阅读答案
《春晚 〔宋〕周敦颐》阅读答案
《游山西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