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马说》知识点考点总结、马说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诗歌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二、语音:
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 )外见(xiàn )祗( zhǐ)石(dàn)一食(shí) 食(sì)马者而食(sì)也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马之千里者 之:助词,无义 2、世有伯乐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只是 辱:辱没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称也 以:凭,凭借 称:著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尽:吃完 8、才美不外见 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11、策之不以其道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竭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马鸣叫 通:通晓 14、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 知:识别,了解
四、特殊字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马说》知识点考点总结、马说阅读答案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全文中心思想:

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文章处处写马,而句句都在贬“人”,它借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写作方法
本文属于“说”这种体裁,与现在的杂文相似。本文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两个特点:

1.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2.中心突出:本文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7、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知识点考点总结、马说阅读答案
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6、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7、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8、“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9、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1、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2、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13、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马说》知识点考点总结、马说阅读答案
14、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15、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16、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7、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749445.html

相关阅读:《天净沙?秋思》(八级下)复习指导
《初雪 柯岩》阅读答案
《闻洮西捷报》阅读答案
晏殊《清平乐》阅读答案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