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译文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注释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报仇,以送地图为名,藏匕首刺秦王,不成被杀。
燕丹:战国时燕王喜的太子,名丹。
强嬴:秦国。
荆卿:指荆轲。
渐离: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与荆轲友善,善击筑(古时的一种乐器)。
宋意:燕国的勇士。
商音、羽奏:商声和羽声。商声凄凉,羽声较激昂。
鉴赏
作者:佚名
关于荆轲之事,《战国策?燕策》与《史记?刺客列传》都有记载,其基本情节是相似的。陶渊明的这首诗显然是取材于上述史料,但并不是简单地用诗的形式复述这一历史故事。
诗的头四句,从燕太子丹养士报秦(报,报复、报仇之意),引出荆轲。不仅概括了荆轲入燕,燕丹谋于太傅鞫武,鞫武荐田光,田光荐荆轲,燕丹得识荆轲,奉为“上卿”等等经过,而且,一开始便将人物(荆轲)置于秦、燕矛盾之中,又因为这个人物是最出众、最雄俊的勇士(百夫良,超越百人的勇士),于是乎他自然成了矛盾一方(燕)的希望之所托。那么,故事的背景,人物的位置,及其肩负之重任,大体都已亮出,所以说这四句是“已将后事全摄”。正因为如此,矛盾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等悬念,也就同时紧紧地系在读者的心上。下面接着就写荆轲出燕,在临行前,史书中有荆轲等待与其同行的助手,而“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引起荆轲怒叱太子,且在一怒之下,带着并不中用的秦舞阳同行的记载。诗人略去这一重要情节,而代之以“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这后一句逗出下文,而前一句显然是回护了燕丹的过失,但这样写却与首句的“善养士”相呼应。既使得内容和谐统一,一气贯注,也使得笔墨集中,结构浑成。易水饯行,《战国策》与《史记》是这么写的:“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由平缓而渐趋激昂。诗人则不然,他首先插入:“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素骥,白马。马犹如此,人就自不待言了,诗的情绪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因而“雄发”二句的刻画??头发直竖,指向高高的帽子;雄猛之气,冲动了系冠的丝绳??虽不无夸张,但却由于情真意足而显得极其自然。易水饯别,也正是在这种气氛中酝酿和展开的激昂悲壮的一幕。高渐离、宋意……一时燕国的豪杰,都列坐在饯席之上。寒水哀风,击筑高歌,声色俱现,情景相生,送者、行者,无不热血沸腾,慷慨流涕。“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又一笔折到行者,道出了行者的决心,写出了行者的气概,而这也就是这幕戏的意图与效果之所在。“登车”六句写荆轲义无反顾,飞车入秦。使上述的决死之心与一往无前的气概,从行动上再加以具体的表现。其中“凌厉”二句亦属诗人的想像,它好似一连串快速闪过的镜头,使人物迅逼秦廷,把情节推向高潮,扣人心弦。诗中以大量笔墨写出燕入秦,铺叙得排荡淋漓,而写到行刺失败的正面,却是惜墨如金,只用了两句话??“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前一句洗练地交代了荆轲与燕丹在地图中藏着利刃以要劫、刺杀秦王的计谋,同时也宣布了高潮的到来,后一句只写秦王慌张惊恐,从对面突出荆轲的果敢与威慑,而对荆轲被秦王左右击杀等等,则只字不提,其倾向之鲜明,爱憎之强烈,自在不言之中。作者以有限的篇幅,再现了雄姿勃勃的荆轲形象,也表现了作者剪裁的功夫与创造的才能。诗的最后四句,便是直截的抒情和评述,诗人一面惋惜其“奇功”不成,一面肯定其精神犹在,在惋惜和赞叹之中,使这个勇于牺牲、不畏强暴的形象,获得了不灭的光辉、不朽的生命。可以看得出诗人是以饱蘸感情的笔触,写下了这个精采而又有分量的结尾。正如张玉谷说的:“既惜之,复慕之,结得抟?有力,遂使通首皆振得起”(《古诗赏析》)。
发思古之幽情,是为了现实。不过这“现实”亦不宜说得过窄过死(如一些论者所言,这首诗是诗人出于“忠晋报宋”而作),为什么呢?首先,因为陶渊明反复地说过:“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之八);“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这使我们看到在作者的生活、志趣和性格中,也早已具有着豪放、侠义的色彩。其次,诗人也曾出仕于晋,不过他说这是“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归田园居五首》),悔恨之情溢于言表,足见“晋”也并不是他的理想王国,当然“宋”亦如此。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将《咏荆轲》的作意胶柱于“忠晋报宋”的理由。诗人一生“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常在,诗中的荆轲也正是这种精神和理想的艺术折光。说得简单一点,便是借历史之旧事,抒自己之爱憎,这样看是比较接近诗人心迹的吧。是的,这首诗的影响也正在此,此亦有诗为证:“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龚自珍《己亥杂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gushi300/296217.html
相关阅读:
闂傚倷娴囧▔鏇㈠窗閹版澘鍑犲┑鐘宠壘缁狀垶姊洪崹顕呭剱缂傚秮鍋撻梻鍌欐祰濞夋洟宕伴幇鏉垮嚑濠电姵鑹剧粻顖炴煟閹达絽袚闁哄懏鎮傞弻锟犲磼濡 鍋撻弽顐熷亾濮橆剛绉洪柡灞诲姂閹垽宕ㄦ繝鍕磿闂備礁缍婇ˉ鎾诲礂濮椻偓瀵偊骞樼拠鍙夘棟闂侀潧鐗嗗Λ妤咁敂閸洘鈷戦悹鎭掑妼閺嬫垿鏌$€n亶鐓兼鐐茬箻閹粓鎳為妷锔筋仧闂備礁鎼崐鍫曞磹閺嶎偀鍋撳顒傜Ш闁哄被鍔戦幃銏ゅ川婵犲嫪绱曢梻浣哥秺椤ユ捇宕楀鈧顐﹀箻閸撲胶锛濈紓鍌氱墢婵攱绋夐弻銉︾厵濡炲楠搁崢鎾煛娴h宕岀€殿噮鍓熸俊鍫曞幢濡ゅ﹣绱﹂梻鍌欐祰濞夋洟宕伴幇鏉垮嚑濠电姵鑹剧粻顖炴煟閹达絽袚闁哄懏鎮傞弻锝夘敇瑜嶆禍妤冪磼妲屾牕娅嶆鐐茬箻閹粓鎳為妷锔筋仧闂備焦鐪归崝灞轿涘Δ鍛惞闁哄稁鍘肩粻顖炴煟閹达絽袚闁哄懏鎮傞弻锟犲磼濡 鍋撻弽顐熷亾濮橆剛绉洪柡灞诲姂閹垽宕楃亸鏍ㄧ€遍梻浣瑰缁诲倻鎹㈤幋鐘亾濮橆剛绉洪柡灞诲姂閹垽宕ㄦ繝鍕磿闂備礁缍婇ˉ鎾诲礂濮椻偓瀵偊骞樼€靛摜鎳濋梺闈涱樈閻撳牆岣挎惔锝囨/闁哄顑欏Σ褰掓倵濮橆剛绉洪柡灞诲姂閹垽宕ㄦ繝鍕磿闂備礁缍婇ˉ鎾诲礂濮椻偓瀵偊骞樼拠鍙夘棟闂侀潧鐗嗗Λ妤咁敂閸洘鈷戦悹鎭掑妼閺嬫垿鏌$€n亶鐓兼鐐茬箻閹粓鎳為妷锔筋仧闂備礁鎼崐鍫曞磹閺嶎偀鍋撳杈ㄥ殌妞ゆ洩缍侀獮瀣晜閼恒儲顏熼梻浣告惈閸婂爼宕愰弽顐熷亾濮橆剛绉烘鐐扮窔瀵挳濮€閳╁啯顏熼梻浣告惈閸婂爼宕愰弽顐熷亾濮橆剛绉洪柡灞诲姂閹垽鎯勯幒鐐电暤妤犵偞锕㈠畷銊╊敊绾板彉绱﹂梻鍌欐祰濞夋洟宕伴幇鏉垮嚑濠电姵鑹剧粻顖溾偓鐟板婢瑰棝銆侀敓鐘崇厓闁告繂瀚烽崕鎰版倵濮橆剛绉洪柡灞诲姂閹垽鎳¢妶鍥╁春婵$偑鍊ら崑鎺楀窗濡ゅ啠鍋撳鎰佹綈缂佺粯绋戦蹇涱敊閻e瞼鐛ч梻浣烘嚀閸㈡煡宕查幓鎺旀殾濞寸厧鐡ㄩ悡銉╂煟閺傛寧鍟為柣蹇e櫍閺岀喐顦版惔鈥冲箣闂佽桨鐒﹂幐鑽ょ矉閹烘挾绡€闊洦娲滈ˇ顕€鏌i悩鍙夊巶闁告洦鍋掓导鎾绘⒑鐟欏嫮浠涢柛搴f暬瀵偊骞樼拠鍙夘棟闂侀潧鐗嗗Λ妤咁敂閸洘鈷戦悹鎭掑妼閺嬫垿鏌$€n亶鐓兼鐐茬箻閹粓鎳為妷锔筋仧闂備礁鎼崐鍫曞磹閺嶎偀鍋撳顒傜Ш鐎殿喖鐖煎畷姗€顢欓懞銉︻仧闂備礁鎼崐鍫曞磹閺嶎偀鍋撳顒傜Ш闁哄被鍔戦幃銏ゅ川婵犲嫪绱曢梻浣哥秺椤ユ捇宕楀鈧顐﹀箻鐠囪尙鐓戝銈嗗姂閸娿倝寮冲⿰鍫熺厵濡炲楠搁崢鎾煛娴h宕岀€殿噮鍓熸俊鍫曞幢濡ゅ﹣绱﹂梻浣藉亹閸嬨劑宕愬┑瀣瀬闁规崘顕уΛ姗€鏌曢崼婵囶棞妞ゅ繐鐖煎铏规崉閵娿儲鐎鹃梺鍝勵儏椤兘鐛箛娑欏€婚柤鎭掑劜濞呫垽姊洪崫鍕偓鍫曞磹閺嶎偀鍋撳杈ㄥ殌妞ゆ柨绻愰鍏煎緞鐎n偅顏熼梻浣告惈閸婂爼宕愰弽顐熷亾濮橆剚璐$紒杈ㄥ笚閿涙劕鈹戦崶鈺冪崸闂備礁婀遍崗姗€藟閹捐秮娲锤濡や胶鍙嗛梺缁樻⒒濞插懘鏁冮崒姘鳖啋闂佸憡渚楅崰鏍敂閸洘鈷戦悹鎭掑妼閺嬫垿鏌$€n亶鐓兼鐐茬箻閹粓鎳為妷锔筋仧闂備礁鎼崐鍫曞磹閺嶎偀鍋撳顒傜Ш鐎殿喕鍗抽幃鈺冪磼濡粯顏熼梺鍝勵槸閻楀棝宕板璺洪棷妞ゆ牜鍋涚粻顖炴煟閹达絽袚闁哄懐枪铻栨俊銈呭暙閻ㄦ垿鏌熼崙銈嗗/闂佸搫顦弲婊呮崲閸儱鏋侀柟鎹愵嚙濡﹢鏌曢崼婵囶棞妞ゅ繐鐖煎鍫曞煛閸屾粎鐤勯梺杞扮劍閹瑰洤顕i鍕ч柛鈩冾殢娴兼捇姊绘担鑺ョ《闁哥姵鍔欏鍛婄節濮橆剛顔嗛梺缁樺灱婵倝寮查幖浣圭厸闁稿本锚閳ь剚鐗滈埀顒佽壘缂嶅﹪骞婇敓鐘茬厸闁告侗鍠楀▍銏ゆ⒑閸濆嫬鈧爼宕愰弽顐熷亾濮橆剛绉虹€殿噮鍋婂鎾Ω閿斿墽鐛ч梻浣哥秺椤ユ捇宕楀鈧顐﹀箻鐠囧弶顥濋梺闈涚墕濡顢旂捄琛℃斀妞ゆ梻鈷堥崕鏃堟煛娴h宕岀€殿噮鍓熸俊鍫曞幢濡ゅ﹣绱﹂梻鍌欐祰濞夋洟宕抽敃鍌氱闁跨噦鎷� bjb@jiyifa.com 闂傚倷娴囧▔鏇㈠窗鎼淬垺鍙忔い鎾卞灩缁犵喖鎮楅敐搴′簻妞ゅ繐鐖煎铏规崉閵娿儲鐎鹃梺鍝勵儏椤兘鐛箛娑欐啣闁稿本绮犳导鍥⒒娴h姤纭堕柛鐘冲姍瀵憡绻濆顒傤唵闂佺粯鍨兼慨銈夊疾閹间焦鐓涢柛灞久埀顒佺墱閳ь剚鑹惧﹢閬嶅焵椤掆偓濠€閬嶅磻閵堝鏋侀柟鎹愵嚙濡﹢鏌曢崼婵囶棞妞ゅ繐鐖煎铏规崉閵娿儲鐎鹃梺鍝勵儏椤兘鐛箛鏃戞Ч閹艰揪绲界拋鏌ユ⒒娴h姤纭堕柛鐘冲姍瀵憡绻濆顒傤唵闂佺粯鍨兼慨銈夊疾閹间焦鐓涢柛灞久埀顒佺墱閳ь剚鑹剧紞濠囧蓟閵娾晜鍋勯柛娑橈功娴煎嫰姊洪悷鏉挎Щ闁搞垺鐓″畷纭呫亹閹烘挾鍙嗛梺缁樻煥閹诧繝鎮橀鈧弻鐔割槹鎼粹€冲箣闂佽桨鐒﹂幑鍥ь嚕椤掑嫬围闁糕剝顨忔导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