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克鲁伦河_诗歌鉴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克鲁伦河

[蒙古]·达木丁苏伦

漂亮的克鲁伦河,

澄彻得似乎水晶;

那一轮轮的涟漪里,

发着马头琴般的清响。

一阵阵的和风,

吹来悦耳歌声;

草原上的青年,

都在歌颂新生。

青青的草地上,

微风往来漫;

辽阔的国土里,

人们任意驰骋。

奔流着的克鲁伦河啊,

你要找谁去呢?

长吹不息的风啊,

你在想什么呢?

骏马快步疾驰,

是奔向?士要去的处所;

?士扬鞭纵马,

是到心上人的家里去。

(陈岗龙译)

【赏析】

达木丁苏伦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和消息工作,这对他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写这首诗歌的时候,达木丁苏伦正担负蒙古国民革命党中心委员会机关报《真谛报》的主编。这一时代,他发表了包含诗歌、在内的不少文学作品。《克鲁伦河》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语言平实、活泼,读来流利天然。从结构上看,以克鲁伦河起兴,以和风与青年,草原自在协调的生涯承接,最后归纳到人——年青人的恋情上。整首诗构造紧凑,一鼓作气。

开篇是对克鲁伦河的赞扬。诗人用“澄彻的水晶”来讴歌克鲁伦河,简短的五个字,岂但写出了阳光照射下的克鲁伦河犹如水晶个别,晶莹剔透,波光粼粼,也写出了蒙古人民对克鲁伦河怀有的敬畏之心——作为母亲河的克鲁伦河像“水晶”一样圣洁。这一笔不但点出了克鲁伦河在蒙古人民心中的地位,也显出了作者用笔的洗练。

第二节描写的是“和风”与“青年的歌声”。柔柔的风吹在克鲁伦河上,荡起层层涟漪,也把青年们的歌声远远地送了过来。荡漾着的河水像悦耳的音符,引起蒙古青年的共识。遥远的歌声、精美的意境也引出心中的豪情:青年是盼望的象征,作者让青年来歌唱新生,这不仅让全部草原显出了勃勃活力,也寄托了蒙古人民对民族昌盛的召唤和自负。

第三节是对和谐自由的生活状况的描写:青青的草地上,风在自由地流淌;广阔的领土上,人也在自由地驰辟。这种纵横驰辟的感到把蒙古民族取得解放和新生的惊喜之情表示得酣畅淋漓。同时,和风的再次呈现烘托出了这种生活的坦然。

前三节徐缓的节奏在第四节起了波涛:诗人开端设置悬念,却又不做答复,而是将谜底留在了下一节中。在这一描述中,诗人采取提问的方法,试图与奔流不止的河流、长吹不息的跟风对话。与前三节平实朴实的语言比拟,显得趣味横生。

最后,前面所有的悬念都有了答案:驰?的骏马、扬鞭的骑士、奔跑的河流、长吹的和风都在朝着一个方向活动,这便是“心上人”的家。河流飞跃不止、和风长吹不息表白了骑士对爱情不懈的追求。这便把最后两节天然地连贯起来。蒙古人民对爱情的寻求是热烈的,正像他们对生活的歌唱是由衷的。诗人将诗歌最后的落脚点落到了年轻骑士的爱情之上,这是传统民间文学的一个常用伎俩,也是蒙古诗歌抒怀的一个明显特色。

蒙古民族是一个历史长久而又富于传奇颜色的民族,千百年来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大做作的残酷锻造了他们乐观豁达的性格,而诗人只用寥寥多少笔就描绘出了这一性情。本诗写于蒙古国成破之初,立意在于对新生活的歌唱。固然通篇不热闹的夸奖,也没有激动四射的感情吐露,但读者心中的激动却像那长吹不息的和风丝丝缕缕,绵延不绝。(王若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ju/9138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