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反复练习辅助阅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速读训练教程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请你重新拿起你的“练习书”,找到上次阅读的标记处,继续练习辅助阅读。这一次的练习时间至?需要10分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请你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反复进行这一练习,直到你感觉辅助阅读已成了习惯,也就是能达到潜意识下操作的程度为止。

不做复读机

玩过登山的人肯定都记得山顶那种怡人的静谧,但我想说的并不是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噪音,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声音。此时此刻,你正在心中默念这句话,对 不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默读”或“心读”。大多数人在识字的过程中都会把视觉刺激,也就是眼睛通过阅读获取的文字信息,下意识地转化成听觉刺 激。由此可见,阅读是人类唯一一种由视觉代替听觉来获取信息的行?。在学习认字的最初阶段,有声阅读确实不失为一种帮助理解的有效方法,而且大人们也只能 通过这一种途径来检测小朋友们的识字能力。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默不作声,那老师又怎能发现有人把“己”看成“已”、把“小鸟”念成“小了”了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早已不需要通过大声朗读来证明自己看到了什么信息。但从小养成的习惯却保留至今,绝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在心里 默读。其实,这就是影响阅读能力的罪魁祸首。我们不应该让朗读或者默读限制我们的阅读速度,而是要努力让阅读速度赶上人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如,“一个小 青苹果”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单元,我们的眼睛只需定焦一次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把整条信息输入大脑,这个过程只需不到半秒钟的时间。但要念出来,半秒钟就远远不 够了。我们的嘴巴只能一个字接一个字地输出信息,不能一张嘴就同时把6个字都吐出来。换句话说,听觉接收信息的方式是线性的,无法摆脱先后顺序的限制。

那么,阅读高手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呢?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已经描述过最高效的视线移动轨迹,这是我们实实在在可以观察到的。只可惜,阅读高手和一 般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远没有视线轨迹看上去那么一目了然。真正的阅读高手在阅读的时候绝对不会一字一句地跟着默念。他们的大 脑无须经过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过程就能直接理解文章的内容。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觉得这种能力简直奇妙莫测。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大脑都可以直接接收和处理 未经转换的视觉信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看到一张桌子的时候不就可以马上反应过来那是一张桌子了吗?我相信没有人还需要在心里对自己说:“看啊!那是 一张桌子!”语言的作用在于向他人传递自己大脑中的信息。接收信息却未必需要走从听觉到视觉这条弯路。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把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延伸 到阅读上,让我们的大脑逐渐摆脱对听觉渠道的依赖,只通过视觉渠道来获取并处理文字信息。

在学习的过程中,听觉渠道固然重要,启用更多的感官也的确有助于加深印象、增进理解,但一切都不可一概而论。比如,一边读书一边标出重点是好习惯,可 如果我们动辄就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都画上红线,那显然就毫无意义了。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感官本身都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如何正确使用它们,从而发挥每种 感官的最大优势。对于阅读时的默念,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既不能完全压抑潜意识下的默念,也不能从头到尾都在心里絮叨个不停。我们要把默念当成一支无形的荧 光笔,只在遇到关键词和重点内容的时候才拿出来画上几笔,这样才能在不影响速度的前提下,起到辅助理解和加深记忆的积极作用。在一篇难度适中的文章中,大 约70%的篇幅都是基础词汇。这些基础词汇来来回回不过400个,与文章的具体内容没有任何直接关联。不停地重复默念这些词汇,对理解文章一点帮助也没 有。就拿最常见的“和”字来说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我们用一个逗号来代替这个字,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理解障碍。举个更极端的例子,你平时读到“,” 时,显然不会老老实实地跟着默念“逗号”;碰到“?”时,你也无须把“问号”两个字念出来,就能明白这是表示疑问的意思。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浪费时间, 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都默念出来呢?

阅读高手都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的听觉。他们只在看到重点词时,才会默念一下。这就相当于启动另一个感官,再次向大脑输入一遍信息,起到强调的作用。我们 对日常生活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过滤掉刷牙、洗脸、上下班这样的日常琐事,而把有限的记忆空间留给其间发生的那些特别的事。正是出于这个原 因,我们才能对上个月举办的生日派对记忆犹新,却想不起昨天是几点钟吃的晚饭。所以,如果我们从头到尾都用同样的节奏来阅读一篇文章,就难怪事后一点印象 都没有了。

(责任编辑:速读记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udu/22819.html

相关阅读:速读训练方法“浏览法”
浅谈速读中的注意力训练
速读中的三个放松
速读能力的自我训练
常用快速阅读技巧“浏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