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速读第一关【默读训练】消除潜在的发音现象
一、训练自己的有意注意
(一)观察法。就是要求学生集中注意,仔细快速地观察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
观察材料可以是小物件、挂图和名画等。选材的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富有趣味性。训练模式为:提出任务,明确要求—出示材料,限时观察—拿掉材料,书面问答—同桌互换,相互批改—登记分数,小结激励。每天训练一次,10—15分钟;学生观察时间须依观察材料而定,一般为1—5分钟不等;每次训练观察2、3件材料,批改,登分应在训练后进行。
例如:《气象小组》这幅挂图为观察材料,要求学生找出画中的6种景物,观察90秒钟;拿掉材料书面回答问题。挂图上的“雪花”不太明显,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注意得到。
(二)舒尔特表。一张方纸上画25个方格,把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写在方格中,这就是舒尔特表。用计时的方法,让学生按数字顺序用手指出25个数字。印制不同的10张发给学生进行训练,一张一张训练,能在25秒内完成为及格,训练时间由学生自定,利用课余时间灵活掌握,坚持这种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又可以发展视觉定向搜索的速度。
通过实践摸索,我们还巧妙地把舒尔特表用于对全般学生进行训练。将舒尔特表制成幻灯片,另外在做4张没有数字的的舒尔特表,挖3—9个空格,盖在灯片舒尔特表上,只露出空格内的数字,训练时用幻灯闪现5—10秒钟,让学生迅速识记这些数字,关闭幻灯,要求学生会议记录刚才看到的几个数字,比谁看的快,记得全。后来我们又将数字改成汉字,将一句话中的文字打乱顺序写在格子里,用幻灯闪现,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迅速识记,整理,关闭幻灯,要学生写出来。训练模式为:灯片闪现—限时识记—回忆写出—相互批改—登分小结。
(三)“闹中取静”。就是认为的制造嘈杂的环境,让学生按要求限时阅读教师指定的材料,培养学生同分心做斗争的意志力,发展有意注意。
具体做法是:指定一个或二个小组学生限时默读完指定的材料,其他三个或二个小组学生则朗读;检查默读效果,默读与朗读小组互换。训练模式为:在嘈杂的环境中限时默读—检查默读效果—小组轮换训练—小结。
二、消除消除潜在的发音现象
根据有关研究,界于朗读和默读之间还有一种“自我阅读法”,朗阅读者虽然嘴唇,舌头甚至声带都没有活动,但他的内心始终自言自语,清晰的发出每个字音,所以也被称为“心读”。如果默读的信心传递形式可以写成“文字符号——意义”的话,心读却只能是“文字符号—发音符号—意义”。心读从原则上讲尽管比朗读快,效果好,但心读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默读。所以,在学生改掉了唇读,不在发声后,应该设法消除学生在阅读时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这是培养学生良好默读习惯和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
前苏联任金教授提出了语言中枢障碍法,或者叫节奏敲打法。这个方法就是读者在默读文章时,手指头按着一定的节奏进行进行敲打;这种连续性的节奏声,能够破坏读书时形成的习惯性发音,也就是说,既能防止外发音,又能防止内发音。因为,当读者用手打着拍子时,大脑皮层就会出现诱导性抑制区,这种诱导性的抑制区会使发音的神经冲动渠道阻塞,从而使发音现象得到抑制。一般的说,只要这样训练20小时左右,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信息传递程序。这时,读者不用节奏敲打,就能实现视读,既“文字符号——意义”的信息传递形式。
首先,学生反复练习节奏敲打动作。教师对照节拍(常用的是2/4拍,第一小节敲打四次,第二小节敲打二次即X X X XIX XI,每一小节第一拍打的较响)示范敲打动作,讲述动作要领用铅笔在桌沿的一点上敲打;要用整个手臂(不是用手腕)的动作拍打,打的有力,均匀正确;时时检查是否拍准,是否连续不断,做到每次练习用正确的动作不停的敲打准确的节拍,教师巡视检查,加强个别指导。当学生能自动拍打时,可以同时默读,这时学生默读与敲打可能会不协调,教师则应强调学主要把拍子敲打准,默读速度可以减慢。
接着,练习边拍边打,边默读。有写学生可能不能理解读物内容,只会拍打。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练习,增强信心,同时,还可以设计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读物内容。坚持拍打,默读同时进行练习,逐步提高理解要求。当学生默读时能理解读物内容,过后却又忘记时,教师则应善于给学生打“强心针”,鼓励学生坚持训练。
最后,学生能顺利地默读与拍打同时进行,不仅节拍不乱,而且能理解并记住读物内容。这时,应加大阅读量,巩固训练成果。
任金教授建议,节奏敲打法必须经过15—20小时的训练,才能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实现视读,也叫眼脑直映。建议每天坚持训练10—15分钟。在学生还没形成“心读”习惯时进行这项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默读时能做到:眼到心到,边读边想边记,阅读姿势正确,默读速度加快,记忆效果提高。
本文网址:http://www.jiyifa.com/sudu/suduxunlian/1232.html
相关阅读:速读的形式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