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这道试题的难度一般都不大,然而不少学生却总做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部分学生认为复习范围太大,试题分值不高,就不认真复习;二是部分学生虽然认真复习了,但由于复习不得要领,事倍功半。那么,怎样复习字音才算是“得要领”呢?建议大家关注以下几类易读错的字:
一、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错读的字
如,“符(fú)合”常被错读为“符(fǔ)合”,“档(dàng)案”常被错读为档(dǎng)案,“粗犷(guǎng)”常被错读为“粗犷(kuà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换词识别。像“符(fú)号”这个词一般都不会读错,我们又知道“符”不是个多音字,那就能确定在“符合”这个词中“符”也读“fú”。另一种方法是谐音记忆。像“档(dàng)案”这个词,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把“档”想象为“荡”。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是个形声字,其声旁“广”的读音与整个字“犷”的读音相同。记住了这一点大家就不会再读错“犷”这个字了。
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常被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ào)”、“挫(cuò)折”、“质(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剖(p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魁梧(wú)”、“颈(jǐng)联”等。大家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它们的正确读音。
二、没有准确、全面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错读的字
如,“处(chǔ)理”常被错读为“处(chù)理”,“强(qiǎng)迫”常被错读为“强(qiá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ǔ)时多作动词,读(chù)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或“硬要”之意时都读“qiǎ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ǎng”。
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āng)伤”常被错读为“创(chuàng)伤”,“尽(jǐn)量”常被错读为“尽(jìn)量”,“参与(yù)”常被错读为“参与(yǔ)”。这种多音字大家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先全面了解其所有的读音,然后再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准确记牢其各个读音。
三、形近字区别不清错读或依据形声字的“声旁”妄测而错读的字
如,“内疚(jiù)”的“疚”与“针灸(jiǔ)”的“灸”读音分辨不对, “友谊(yì)”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í”。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è)而不舍”这个词大家经常会遇到,但好多时候都会疑惑“锲”到底是读“qiè”,还是读“qì”。“契(qì)”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如果我们再记住“锲”的读音与其声旁“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è”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缜(zhěn)密”、“悲恸(tòng)”、“违(wéi)背”、“祛(qū)斑”、“绮(qǐ)丽”、“发酵(jiào)”等。
四、不清楚字音的变读而错拼的字
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如,“窈(yǎo)窕(tiǎo)”的“窈”常被错拼为“yáo”,“匕(bǐ)首(shǒu)”的“匕”常被错拼为“bí”,“侮(wǔ)辱(rǔ)”的“侮”常被错拼为“wú”等。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í)祷(dǎ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í”。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
学习秘诀:语文作文要大气
在今年的高考中,张宇寒的语文成绩是796分,她却说自己的语文底子不是很好,高三的时候经过了一番恶补。宇寒说,语文的学习比较注重一个人的理解力,但是就目前教育体制来说,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考试中也显得很重要。她说,考试前她一般会将复习时间分成3天一轮,然后6个科目每半天安排一科,轮番轰炸,如果有需要,多来几轮。在进行语文的复习时,她不看别的,只看语文的基础知识,因为其它知识应该是在平时积累的,但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挑选错别字、拼音方面的题,需要加强巩固。
语文考试中作文成绩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张宇寒说,就这几年的作文题目来看,考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深度对写好作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宇寒说,文科生平时要多看书,这是必定的,因为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文学感觉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作文题目,写起来更顺手。她认为,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显得大气,给人波澜不惊的感觉,老师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如果观点太尖锐或词句太过华丽,就会显得太沉或太浮。
本文网址:http://www.jiyifa.com/chuzhong/1240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