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天才的正确方法是不求理解,只管通读和背诵

编辑: 右脑记忆方法 关键词: 右脑开发原理 来源: 网络

筑波大学教授加藤荣一所著的《天才到处都是》一书中,有下面这样一段描述:

  在竹村健一先生举办的宴会上,我有幸见到了井深大先生。我问他:“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聪明?”井深先生回答:“大量背诵。古代日本人都要通读汉文典籍。二战前,在日本共有10名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他们小时候都接受过通读训练。”

  汤川秀树先生在4周岁的时候就开始通读,那时的人们认为《老子》和《庄子》不适合孩子阅读,只教授小汤川《论语》和《孟子》。而小汤川自己却津津有味地读起了《老子》和《庄子》。后来学术界出现量子力学理论时,他立刻理解了这个理论,而其他的人却理解不了。这可以说是得益于他幼时阅读《老子》和《庄子》所开发出来的大脑潜能。

  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和“理解记忆”,这其实是成人式的教育,是将成人式教育强加给孩子的一种做法。实际上,孩子们更擅长记忆复杂的事物和不求理解地背诵。

  不求理解,是因为一想要理解意思,就会启动左脑的功能,大脑随即采取低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因此,只是让孩子们进行大量背诵,即采用右脑教育法,才是培养天才的正确方法。

  我们这代人很多想法都是左脑式的,完全不懂右脑教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认为:“孩子们还什么都不懂,教给他们诗歌、《论语》、九九乘法口诀又有什么用呢?”其实这些都是左脑式的思维。

  右脑教育则不问为什么,目的只是让孩子们牢牢掌握基础。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处在计算机时代了,记忆的工作统统交给计算机,我们只要负责思考就可以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想开车,但只是拿着一大摞驾驶指南,而自己从没摸过汽车,能顺利上路吗?不管我们获得了多少信息,只要那些信息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就只是派不上用场的废品。

  我们都知道要培养丰富的创造性,就必须具备预见能力。其实,预见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也就是要向过去学习,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学习。而更多地记忆过去的信息,正是培养预见能力和创造性的基础。

  过去,日本的寺子屋要求孩子们通读《论语》。在古代中国的私塾里,也要求孩子们背诵“四书”、“五经”,许多大文学家都学腹五车,能出口成章,而且精通多个领域的知识。

  法国的小学也是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孩子们背诵《塞甘先生的山羊》、《最后一课》,到了高年级,则要求孩子们背诵莫泊桑的作品。德国人则认为一个称职的母亲应该让孩子背诵50个左右的故事。

  我从山口县一个小学教师那里听到这样一件事。

  在他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有一天,那个孩子对老师说,他可以把10多页教科书的内容都背下来,并要求老师听他背诵。老师当时想这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在课余时间听了那个孩子背诵。虽然在个别地方有些磕磕绊绊,但那个孩子最后还是顺利背了出来。

  围在一边观看的孩子们也跃跃欲试,纷纷要求“我也要背”、“我也要背”,渐渐地,他们也可以在大家面前流利地背诵了。背诵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的平均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让我们试着反复读一本书,直到将这本书完全背诵下来。这时,我们会发现大脑中已经打开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记忆回路,整本书就像图画一样浮现在脑子里。

  5遍、10遍地反复阅读,即使最后能背诵下来,也只能形成浅层的记忆。500遍、1000遍……反复背诵的次数越多,右脑的记忆回路越容易被打开。
 


本文网址:http://www.jiyifa.com/younao/younaokaifa/11354.html

相关阅读:加强右脑开发有利于培养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