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我们该如何面对各种课外班?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记者:不知是不是因为应试教育竞争激烈的原因,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班”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逃脱不了“上班”生活,家长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班主任”,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王东华: 我注意看了北京的报纸广告,排在第一、二位的是房地产和汽车,接下来就是各种各样“班”的广告,当然最多的还是孩子的“班”了,如学前的兴趣班、小学的课外班、初中的补习班、高考的复读班、考研的辅导班、各种类型的外语班等等,什么“名师指点”,什么“提分才是硬道理”等等,不一而足……

现在全社会的一个共识就是孩子的钱好赚,孩子的教育钱更好赚。校外教育市场化、规模化、一条龙服务化是供求双方都瞅准了的,也是达成默契了的。

不过,这些“班”究竟是因应试教育而兴呢,还是因其他原因而兴呢?我认为,从大的方面来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学习化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这些年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我们成年人“上班”的也越来越多了。我相信,未来社会更是各种“班”的天下,而这就是这些“班”之所以大行其道的硬道理。

记者:您认为孩子“上班”是时代的必然、历史的必然吗?

王东华:是的。首先,从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孩子“上班”必将成为一种潮流。单纯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求学的广度和深度,各种类型的“班”正好弥补了“家校”二者教育的不足,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多了一个放心、有益的去处。

社会上的这些“班”,小学中低年级以下的,主要是兴趣班、特长班;中高年级以上的则是课外辅导班。这些“班”都是为孩子的考试、升学服务的,因为上一级学校择优录取的条件明摆着在那儿,而大多数家长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自己辅导孩子,需要社会上有这样的“班”来帮他们排忧解难,所以这些“班”才办得那么红火、兴旺。

虽然,家长让孩子上各种课外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升学,但是,孩子在“上班”途中的经历,在课外班接触、观察、交往得到的,常常不止是那些应试的东西,而这又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所以,“上班”的孩子,既有应试能力的提高,也有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家玩的孩子,或者在家自学的孩子,或者与同学约着玩的孩子,或许会有别的发现或收获,但是,和“上班”孩子的收获相比普遍偏低,所以,才有大批孩子“上班”的蔚为壮观的局面。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班”非常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私塾,由于采取的是小班教学,老师能够更好地顾及每一个学生,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老师更多的关注下学好每一个知识点。

最后,从当今世界来看,发达国家同样是如此。像日本,不少上市的“教育集团”都曾像中国的“新东方”一样,开始都是一个小补习班,最后发展成一个大公司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到家长的青睐,就是因为家长意识到“上班”对孩子的发展更有利,相应的,社会也认可了各式各样的“班”的存在价值。

记者: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都反对孩子“上班”,您对这种反对意见是怎么看的呢?

王东华:关于孩子们的“上班”,几乎所有的教育管理机构和专家都同声呵斥,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还下了专门的文件,不允许老师在各种班中兼课,更不允许老师在家中办班,而专家们也认为现在之所以“班”风甚嚣尘上,是应试教育作祟的结果,是家长盲目跟风、老师以权谋“班”的结果,因此更是凡“班”必批。

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反对这样的做法有他的道理: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如此学法对孩子的成长的确没有多少好处;而如果一些老师因此上课不认真,把“劲”留在课外班上则更是应该严加管理的。但这些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的。面对别的孩子“上班”所造成的类似“抢跑”“偷跑”,更多的家长只能也做类似的选择了。的确,中国残酷的升学竞争还真一下子找不到一个万全之策!

对于一些专家、学者反对孩子上班,我认为一来他们可能是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认为不能这样做;二来他们可能是站在理想化的角度,因为反对应试教育,所以反对孩子“上班”;三来他们读书的时候没有上过什么“班”,因此就认为“上班”不正常;四来他们的孩子上学的时候也没有上过什么“班”,因此更是认为“上班”没必要了。

专家们之所以反对孩子“上班”,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当然也希望孩子发自内心地想学要学,但是,怎么激发孩子的好学精神,怎么给予孩子以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又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所以,这些专家的初衷是好的,方向可能也是对的,但在中国现今的社会大背景下,它无法说服家长。因为,只要想上一个好学校,免不了就要上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班”。强大的利害关系就摆在那儿,谁能不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回事呢?

记者:不少家长也反对让孩子上这样的班,认为孩子的童年就这么几年,应该让孩子轻松一点,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样看的呢?

王东华:家长们有这样的想法既正常也合理。给孩子选“班”、上“班”、送“班”、接“班”是一种很累的活儿,如果不是被现实生生逼到这个分上,没有哪个家长自愿这样做!

所以,对于那些盲目反对孩子“上班”的家长来说,我在祝愿他们能够一如所愿的同时,也想告诉他们在这样做之前要想明白,千万别因为自己的主观意愿,最后“误己子弟”——因为我遇到太多的家长说,过去没让孩子上班,现在连肠子都悔“青”了。

记者:您认为好的教育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王东华:我以为好的教育模式应该像幼儿园一样,学校只提供最基础最核心的共性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应该由社会来提供,而家长的责任就是去帮助孩子选择。

我曾同日本的一位母亲有过交流,她说日本的学校教育大约下午三点多就下课了,孩子回到家后稍事休息,吃完晚饭,大约六点就背着书包到各种私塾“上班”去了,有的去学音乐,有的去学书法,有的去学舞蹈,有的去学绘画……大约要到晚上九点以后才能回来。

我也曾问过一些欧美的母亲,她们同样说孩子会上不少的班,只不过这些班极少是我们中国的数理化班,而是一些艺术班、体育班,比如棒球班、游泳班之类的。

我以为这样的教育模式比较好:共性和个性结合,能力和兴趣结合,校内和校外结合。当然这样的模式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需时日,但相信这一天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416844.html

相关阅读:

鐗堟潈澹版槑锛氭湰鏂囧唴瀹圭敱浜掕仈缃戠敤鎴疯嚜鍙戣础鐚紝璇ユ枃瑙傜偣浠呬唬琛ㄤ綔鑰呮湰浜恒€傛湰绔欎粎鎻愪緵淇℃伅瀛樺偍绌洪棿鏈嶅姟锛屼笉鎷ユ湁鎵€鏈夋潈锛屼笉鎵挎媴鐩稿叧娉曞緥璐d换銆傚鍙戠幇鏈珯鏈夋秹瀚屾妱琚镜鏉�/杩濇硶杩濊鐨勫唴瀹癸紝璇峰彂閫侀偖浠惰嚦 bjb@jiyifa.com 涓炬姤锛屼竴缁忔煡瀹烇紝鏈珯灏嗙珛鍒诲垹闄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