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衬。即以同类事物互相衬托,如以悲衬悲、以喜衬喜、以美衬美、以善衬善。通常以景烘托人物为多,如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墙上挂着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寿”字,半边对联,窗下桌上放着“一堆似乎末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蛰居在这种环境中,必然是个迂腐不堪、没落了的封建卫道士。 内容来自www.jiyifa.com
二、旁衬。即多角度地渲染衬托,不从正面落笔,全从观者角度侧面烘托。如《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不从罗敷本身实写她的美貌,只从旁观者的神态动作中加以虚摹烘托,表现罗敷美到极点。
www.jiyifa.com
三、反衬。它是对立面的衬托,如以假衬真,以恶衬善,以丑衬美,以悲衬喜,以喜衬悲,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如莫泊桑的《羊脂球》里,羊脂球虽然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富于民族气节,不愿委身敌寇。作为对照,作者还写了一群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庸人。她们对敌人卑怯恭顺,却都鄙视羊脂球,羞与为伍;可是为了逃命,又百般怂恿羊脂球,甚至引经据典,逼迫她向敌人献身。总之,侧面烘托往往显得更加客观与生动,恰当运用可节省笔墨,避免文章的呆板单调,使文章富于变化,活泼多姿。
[范文]
copyright www.jiyifa.com
星期天的铃声
学校打铃的李爷爷吃过早饭,到校外转悠了半天才惬意地踱进校园。他双手背在身后,慢腾腾地向校园里走去。
突然,他加快了步子。
办公室的门前竖着一根一米高的木柱,上面挂着铁铃,铃眼穿着个铃锤。此刻,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正站在一条矮凳上,伸手正要去抓铃锤。李爷爷急步来到跟前,一声呵斥:
“小丫头,想干什么?”
小女孩伸出的小手猛地一缩,紧接着转过了脸:“李爷爷,谁叫小丫头,我有名字!”
李爷爷这才认出原来是教英语的林老师的女儿。
“哟,是倩倩。告诉爷爷,你想干什么?”
倩倩没有回答。她小心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走到李爷爷身边,双手拽着他的衣襟,仰起圆圆的小脸很急似地说:“李爷爷,天天看见您打铃,您今天怎么不打呀?”
李爷爷不禁笑了。心里想:“这小丫头,星期天还不想让我休息哩!”他却故意问道:“打铃干什么呀?”
“一打铃,妈妈就下课了。”她说着向远处的一个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课,妈妈就来带我玩去了。”
李爷爷觉得有点奇怪,又问道:“你妈妈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倩倩的两只小手托起李爷爷的一只手,指向远处靠近校园墙的一间教室。
教室的门半掩着,门口放着几辆自行车。
www.jiyifa.com
那里是林老师所教的班级。
李爷爷明白了——林老师又在给学生补英语课。
“倩倩,到那儿去喊你妈妈回来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倩倩又摇头又摆手。
“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许我去。妈妈说,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
李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倩倩乌黑的头发,沉默良久,忽然他脱口问道:
“倩倩,你爸爸咋不来带你玩呀?”
话刚出口,他又后悔不该这样问。半年前,他就听一些老师谈论林老师。原来她在城市里工作的丈夫叫她调进城里,不想让她教书。可是林老师看到这所中学缺少英语教师,就不愿调进城里,更不愿改行。两人彼此闹翻了,听说后来还要离婚,不知——
“爸爸?爸爸在城里,妈妈说……爸爸……不要我了。”倩倩低声地说。她用洁白的牙齿咬住薄薄的嘴唇,慢慢地垂下了眼睑。
“李爷爷,该打铃了吧?”许久,倩倩又闪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期待地问。
“噢,对对!……不不……再等一会……”李爷爷语无伦次了。
倩倩看了看那边的教室,失望地坐在小凳子上。她的胳膊支在腿上,两只小手握成拳头,托着腮帮,出神地盯着铁铃。
过了一会儿,小脸上笼罩着怨艾和期待神情的倩倩,像是说给李爷爷听,又像是自言自语:
“妈妈告诉我,铃一响,她就带我去玩。妈妈最不骗人喽,妈妈还和我拉了勾……”
李爷爷的心一颤,他激动地注视着倩倩,又转过头注视着那半掩着门的教室。
李爷爷的眼眶有点发潮……倏地,他弯腰抱起了倩倩——
一只白皙的小手摇着铃锤,被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有力地击向铁铃!
当!当!当!清脆的铃声在校园上空久久地回荡着…… 右脑记忆方法
[点评]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记叙文。文章热情赞颂了乡村教师林老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通篇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林老师也始终没有上场,只是通过小女孩倩倩与爷爷的行动来表现,通过描写他们二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侧面展示了林老师的高大形象。 内容来自www.jiyi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