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二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A、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名人传记》、《西游记》、《童年》等世界名著,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其乐无穷。

  B、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了《赤壁之战》,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和自读课本中的《游赤壁》;读了《景阳冈》,推荐阅读《水浒传》,学习了《美猴王》,推荐阅读《西游记》;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另外,可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书报杂志,譬如,《少年文艺》、《青少年文摘》等,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盲目滥读,更不会因为读不懂而产生畏难厌读情绪。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A、读一读、画一画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B、读一读、演一演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C、读一读、讲一讲

  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

  D、读一读、比一比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E、开展读书汇报会

  利用班队会等课余时间,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汇报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最感动的片段、读书的感受体会收获等。

  3、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等,

  随着《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搬上荧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高涨,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开展“看电视,读名著”的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观赏的感受和见解,并在阅读课上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阅读赏析,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从而感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加强阅读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引导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很多:

  1、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在推荐好书的同时,应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A、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B、默读,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快得多。默读时也忌唇读,因为唇读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同样也会影响阅读速度,默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

  C、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用这些作品为材料,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D、略读,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而是着眼于关键段和重点句,以求迅速地掌握读物的思想脉络、观点见解。往往采取跳读的方式,由段首扫视段尾,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进而把握全文主旨。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

  对于略读这种阅读方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有论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确掌握略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猎取知识的效率,是学习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读书方法。

  E、浏览,浏览就是对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做一个大致的浏览,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

  F、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

  G、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H、摘记,对好词好句可摘记在卡片上,过一个阶段再作归类整理。

  I、旁注,如果是自己买的书。可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注在书上。可以就词句、段作批注,也可以在文末就全书的心得作注。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如痴如醉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2、上好阅读课(讲读课)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例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质疑问难阶段,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因此,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筛选问题,重点研读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自能读懂课文,自能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整体回顾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思想、升华感情、感情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所以思维训练总是和语言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中潜在的智能因素,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培养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故事》、《童年》等,书刊杂志如,《读书》、《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少年文学》《语文报》等。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许多:

  A、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

  B、剪贴式,把自己的书报中的一些喜欢的文章、图片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

  C、手抄报式,用图画、文字相映成趣地表现阅读内容。

  D、提纲式,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等。

  E、质疑式,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F、体会式,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体会和看法。

  G、仿写式,学习所读材料的描写方法,仿写人、事、物、景等。

  3、指导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ldquo 初中政治;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er/36179.html

相关阅读:学好初二英语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