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可以欣赏家、教育家、亲等等,但是作为一种审美观的反映,从天地到人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可以欣赏的事物还有很多,既然可以欣赏生命,就可以欣赏死亡,作为一名善于看待生命和死亡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欣赏他,而不应该为他的思想感到惊恐,更应该站在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褒扬一名中学生的可贵见识。
也许小聪的话语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他“欣赏死亡”的心路历程,他说:“我关心古诗,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将来要改变教育体制。现在的教育方式太落后,学校不会因材施教,而是想把大家培养成同一类的人,而且用成绩来区分学生的优秀与否,太幼稚了,我认为应该注重素质教育。”面对小聪对应试教育弊端一针见血的批判和否定,与其说是小聪不正常了,倒还不如说这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孩子对应试教育的反抗和自我保护,倒还不如说是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非正常了。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我们过多地给孩子灌输的重要和技巧,过多地给孩子灌输成绩奠定未来,过多地给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名利教育,过多地给孩子阐述社会潜规则的现实功用,过多地给孩子灌输急功近利对于安身立命的重要,而严重忽视了包括正确看待生死等等的做人教育,要知道,造成如今很多青少年无端的社会焦虑,正是由于不能善待生命和死亡,不能辩证看待生与死的关系。
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错了,但是我们却习以为常,少惊恐,少反思,少内疚,少回头看。孩子因为有思想,敢叛逆,本身的认识也没有错,但是我们却惊恐了,这实在对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不公平,庸俗的教育和社会,没有给类似于小聪这样激进的孩子提供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平台,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而不是小聪们。正如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斯基所说,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惟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和学校舆论惟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作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学生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 初中英语。
性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反腐败要从孩子抓起,死亡教育也要从孩子抓起,一个孩子对生和死的关系理解得越早、越透和越广,那么孩子就会更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更善于树立怜悯心、仁和感恩心,就会树立更理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活着的生命固然需要欣赏,但是死亡的生命也是生命的一种相对延续和过程,同样有欣赏的必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将军百战终需死,壮士十年裹尸还”;“宁愿站着死,不要跪着生”;“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古今中外的上上演了无数比生更壮美的死,比生更有价值的死,比生更值得回味的死,生死本来就是一个轮回,高尚的死比龌龊的生更有生命的意义。如果孩子早早知道这些死亡的哲理,谁能够说孩子没有成熟呢?
完全不必对“欣赏死亡”的中学生惊恐,我们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理性成长,培养善于思考的孩子,不仅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宽容,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毕竟,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的孩子不少,善于用思考的眼光和批判的态度来思考社会和人生的孩子不多,鼓励“欣赏死亡”的孩子就是在鼓励追求有思想的未来一代人,给“欣赏死亡”的孩子多留点表达思想的社会空间吧,让孩子学会“欣赏死亡”,天塌不下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er/42647.html
相关阅读:学好初二英语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