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 清末民初的化与教育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清末民初的化与教育》是北师大版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本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的内容。体现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过程中化和教育方面的表现。
本主题是学习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化事业的发展变化,感受这些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本虽然不是第二单元的重点目,但是能体现近代化艰难起步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的教育与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恰恰证明封建制度的腐朽导致中国近代从政治到化各方面发展都极其艰难。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初一历史学习的培养,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教学内容,学生略知一二但又比较陌生,从知识本身而言,缺乏故事性、生动性,但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发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增强本的形象性,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制度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思维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程标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3通过解答“想一想”和材料阅读题,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学堂、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本教学中应起到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发展认识能力,尤其是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使学生能面临新的问题时把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只有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才算真正具备历史学习能力。
教学中注重拓展学生思维领域,强调综合意识;既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提倡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法、比较法、观察法、谈话法等多种方式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如: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学堂、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将它们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收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编印、出版书籍的特色。
计划采用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备中应注意学生资料处理的问题,应考虑学生能收集材料的多少,涉及哪些领域,会组织到什么程度,教师在此基础上要做适当的补充。对于学生堂中能力体现较强环节,教师要有预见性,假设学生无法充分完成,教师有必备的第二个方案,才能更好的驾驭堂,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方便将收集到的商务印书馆的书带到学校,因此设计一个环节,教师到图书馆选择有代表性的十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让学生分辨后归纳相关内容效果会更好。本比较简单,多是图片和字内容,对教学起到辅助手段。
教师对前布置给学生的准备工作要及时跟踪,帮助学生解决信息的整理和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投入的积极性会很高。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
教师:中国传统的教育与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的标志是什么?;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又是什么?这些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进入学习氛围,思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
意图:本导语用教育、报刊这些与我们今天生活非常密切的事物大都出现于清末民初这一事实,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2.学习新
教师:清朝末年,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以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同时,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决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改革的手法。同学们还记得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有关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忆“戊戌变法” 的内容,指出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由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的。
意图:让学生明确教育改革的原因,同时回忆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教师:(打出投影)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京师大学堂——诞生、地位、影响。
1、诞生。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2、地位。 “京师大学堂”在当时中国的地位如何?。
学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教师: 3、影响。(评一评、议一议)大家能否结合现在的教育程,运用类比的方法总结它的影响。并举例论证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学生:结合手中材料或教材内容畅所欲言。
意图:采用评一评、议一议的方法让学生类比分析后进行评价,意在让学生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废科举,兴学堂:
教师:(打出投影)想一想: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事?你能否设计几个环节带领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五分钟小组活动开始。
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然后常规性小组探究学习.。
意图: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本的一个重点,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组织,整合资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理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师 :在小组展示中要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科举制确立的过程以及带给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如“1、我们学过科举制确立的过程是什么?2、科举制带给社会的影响是什么?3、自己作个对比,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程,哪些是清末新式学堂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说说自己对新学堂的看法。4、为什么到了近代科举制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学生:1、隋朝的时候确立,唐朝的时候完善;科举制度的建立,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2、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科学;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3、现在学校设置的程中,语、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美术、体育等绝大多数的程在清末新式学堂中已有设置。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近些年发展起的计算机、心理学等学科则没有,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也不再开设讲经读经等。我对新学堂的看法是:新式学堂的建立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程设置全面,基本上与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一致,具有重大的进步性,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大量的封建残余,是封建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的过渡。4、科举制度变得十分严密,各种弊端也愈发严重。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背经书,练习八股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八股这种死板的考试形式,在明初到清末的五百多年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应试者都向酸腐?拙、不学无术方向发展。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看抄满经的绸内衣),科举制走入了死胡同。
意图:教师备中设计两种方案,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层次教学的目的。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正在跟随世界经济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教师: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迫于社会的压力,清政府进行了以制订新学制、开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度为标志的教育改革。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程),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那么新学制与今天的学制有何异同?在当时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内容,从入学年龄和最终完成学业的年龄进行比较;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年进行比较;学生提出义务制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不同,都可以。分析影响是新学制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各地逐渐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使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意图:本问题设问的重点是使学生强化按年龄、分年级进行教育的近代教育制度观念。从新学制与现在的教育制度的比较中,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深刻地认识教育制度的改变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会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大胆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申报》的创办:
教师:打出投影展示今天各种各样的商业性的报纸,提问“报纸在你的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你知道今天商业性报纸的鼻祖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意图:采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增强内容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堂气氛。引出下面的问题
1、《申报》的创办。
教师:指出在《申报》创刊之前,中国已经有外国人办的报纸。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1909年,中国入席子佩认购了全部的《申报》股权,全面主持《申报》业务。这样,《申报》的产权和管理权完全转归中国人手中。
学生:简单了解
2、《申报》的特色。
教师:请大家翻到后《材料阅读》:根据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学生:《申报》登载的内容包括:国家的政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还有商业、贸易和一切可惊可愕可喜的事情,等等。《申报》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增长见识,吸取经验。
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让学生重视本的学习。
3、《申报》的影响。
教师:可以利用和图片引导和启发学生报刊对于经济生活的影响。
学生:《申报》是中国新闻史上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对后世报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意图:以上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启发式教学,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可以较容易的掌握标要求。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1、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和发展。
教师:阅读教材了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和发展情况
学生:根据本的介绍和图片简单介绍它的历史。
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
2、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
教师:展示从图书馆借的十本书籍,让学生找一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看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书。
学生:找出其中符合要求的。并介绍有教科书、工具书和西方的学术翻译著作等
教师:这就是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1904年商务出版了中国第一套科目齐全的中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出版教科书从此成为商务的传统。商务致力于引进西学、介绍新知,出版了以《天演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西方学术著作,到1929年,汇聚成《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商务的期刊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和《儿童世界》等,或记录社会现实,反映公众舆论;或传播知识,昌明教育,推进学术,都享有盛誉。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化传统方面,商务整理出版了大量古代典籍。商务还注重记录中国现代学术成果,近代大多数学者的重要学术著作均通过商务的推介为世人所知为中国近代化、学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通过学习《申报》、商务印书馆这两方面知识,你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感言。
学生:可以围绕贡献谈其中的精神对自己的激励等。
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性的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并记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到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3.堂小结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本节的学习,说一说中国近代的教育化呈现出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4.堂练习
一、 选择题 (难度一级)
1.关于京师大学堂地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B.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C.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D.标志着近代中国西学的发端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程》,是因为( )
A.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
B.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得到迫切需要
C.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
D.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
3.下列关于《申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容登载了国家政治大事
B.由英国人创办
C.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
D.是戊戌变法的舆论工具
4.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
A.上海 B.广州
C.香港 D.北京
5.下列书籍和刊物,光绪帝不可能看到的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申报》 D.《新青年》
二.动脑筋(难度二级)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企业,今年适逢105年华诞。 商务印书馆的105年,同时也就是中国现代出版的105年,这其中,商务又是最主要的引导者和建设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新华字典》、第一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回首商务的100多年,令人叹服的是她屹立百年不倒,每一次浩劫过后都能迅速伸展并恢复元气。……回首这段历史,不得不为商务的化传承而叹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百年老店如何应对?商务的方略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以上材料摘自《人民日报》 (2002年06月04日)
材料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以词典出版见长的商务印书馆吹起怀旧风,开始在全国遍寻1957年版《新华字典》和197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老读者。
请回答:
(1) 请说出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的地点和地位。
(2) 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是什么?
(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百年老店如何应对?”请你为它的发展出谋划策并描绘一下商务印书馆的未蓝图。
三.议一议(难度三级)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4月2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06周年。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开始,北京大学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岁月,形成了融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于一炉的独特精神特质。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是在民族危难的关争键时刻诞生的。它一经创立,便肩负着拯救民族危机的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构成了北京大学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当看到,这一优良传统已更新出维新运动所不曾有的新内容。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给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题词是:“发扬光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的贡献。”北京大学要在未的发展中不断进步,也必须始终不渝地继承、弘扬北大精神,不断求实创新。 我们深切地期待着北京大学精神在新的世纪得到更大的弘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持续不断的贡献。
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程》(旧称“努卯学制”)。……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材料四: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它规定正规教育分为初、中、高三级,儿童7岁上学,初小5年,高小4年,中学5年,大学3—5年,通儒院(研究院)5年,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这样由隋朝创立的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事。
请回答:
(1) 北京大学建于哪年?材料中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说明。
(2) 科举制始于何时?你如何评价?
(3) 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程,哪些是清末新学制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你对现在程改革的有什么看法?
(4) 为什么说“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5.板书设计
清末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民初 废科举 兴学堂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化 《申报》的创办
教育 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六、评价方式
本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考察学生认识历史事、历史现象的能力。小组评价主要从各小组的活动积极性、资料收集、小组展示、事的对比分析等方面作评价内容。教师也从各角度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体现多元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自我反思
化与教育的变迁最能从思想深层反映整个时代的变迁;但是化教育部分的内容常常是多、杂、散,而且趣味性不强,学生不太感兴趣。教学过程中往往难度较大,所以务必要找到较合适的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比如,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程中经常贯穿小组活动,后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这样激活学生主体,教师可以较顺利的将本多、杂、散的教学内如以小组为线组织起。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欲望下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同伴互助的乐趣。从总体看,本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在实际的上过程中,也有部分目标设置偏高,师生堂交流效果不如预想的好;主要在后半部分的堂练习,为了抓基础知识,运用了几个材料解析,篇幅较长,致使练习内容显得较多,难度加大造成堂时间不够,学生的活动兴趣不高,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这再次教育我,在以后的类似程中,对于初中学生,还是应该把问题的设置感性化一些,不能把理性培养目标设置得过多、过高,揠苗助长。
这节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有真正希望学生好的良心,更要求教师要有让学生好起的方法,教学中对学生的定位很重要,低估或者高估学生能力都是会得不偿失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er/48163.html
相关阅读: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