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雷池”不可越 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8.2 法律“雷池”不可越 教案
时:2时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了解我国刑法的种类;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警示自己不能犯罪,即使不满16周岁,犯了刑法规定的八种罪也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认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注意保护自己。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法律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犯罪为什么要受到刑事制裁;我国刑法是怎样处罚犯罪行为的;为什么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避免违法犯罪,使自己健康成长,就要了解犯罪要受到怎样的惩罚,才能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犯罪发生;同时,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运用法律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重点: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和刑事责任的年龄
教学难点: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犯罪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不良行为容易发展成违法犯罪?
4、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案例研讨:阅读本81页—82页的内容,讨论“谁应应当负刑事责任”,并说明理由。
教师指导:
按照我国的刑事年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Q###J、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8种最得,才负刑事责任。
故小华不负刑事责任,他虽然已满14周岁但不属于8种罪。小负刑事责任,虽不满16周岁,但其犯的是抢劫罪属于8种最之列。小东也要负刑事 责任,根据刑法第267条规定,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
活动二:讨论会——小丽的故事
(1)设计目的
知道要积极和 违法犯罪作斗争。在斗争中,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2)过程指导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小丽的故事,并就怎样应对非法侵害,积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第二步:全班交流,每组派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
第三步:教师小结点拔
(3)教师对讨论过程忠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知识点梳理
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1、惩罚犯罪的意义
(1)对犯罪分子加以惩处,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2)同时 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2、我国刑法的种类
(1)主刑(基本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主刑只可以单独运用,不能附加并用。附加刑事补充主刑适用的,即可以附加在主刑赏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
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1)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负少数集中严重刑事犯罪的责任;
(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通违法犯罪作斗争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教师小结: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过程,开始是染上坏思想、坏习惯,但又不自觉改正,逐步发展,便会干违法的事,再不回头,越走越远,就会滑倒犯罪的邪路上。所以中学生要防止做出违法犯罪的事,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品德,克服缺点和错误,发现有了不好苗头,就要认真改正,千万不 可以等闲视之。法律要严格遵守,对纪律和规制度也要严格遵守。违反纪律和规制度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又得违反纪律和规制度的行为,由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便转化为违法犯罪行为。
同学们:违法与犯罪不 不 仅仅是一念之差,它是由 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平时要注意加强法制学习,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引诱,防止悲剧的重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er/49378.html

相关阅读:第十二课第一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