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按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本节是在第一、二节认识微观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预示着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本节内容渗透了观察、建立模型等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内容中加入了地理学的内容,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虽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这部分知识又相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中,使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兴趣。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了解“万有引力”、及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思想性比较强,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三、目标、重点、难点确定: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
难点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
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从科学家身 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充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问题,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感
受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 经历的艰辛和曲折 ,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从科学家身 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以多媒体作为平台演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人类的航天发展史,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3、教师引导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想,
五、学习方法:
1、通过积极思考、猜想分析,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2、通过一些有趣的生活情景以及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3、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主要的想法通过学生说自己的生日,让同学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也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为整节课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自己的设想:以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把一些比较重要以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并通过学生的小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让现场同学一起与科学家来探索宇宙。
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这个知识点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第一、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第二、通过学生活动感受地球的引力和感受拉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七、说明
(一) 本设计着重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 ,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并突出了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er/54117.html
相关阅读:从地球变暖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