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0分)
第1~10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冰川融化 D.水力发电
2.下列是金属钠的部分性质,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能与氯气反应 B.能与稀盐酸反应 C.能导电 D.能燃烧
3.儿童体内缺少锌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A.甲状腺疾病 B.侏儒症 C.贫血症 D.佝偻病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 B.加碘盐 C.金刚石 D.洁净的空气
5.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
A.塑料制品很便宜,用完就扔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6.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蒸发食盐水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向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加热,颜色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B.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碳
8.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地壳中氢元素含量最高
B.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能致人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C.食物的腐烂、煤炭燃烧都属于缓慢氧化
D.石墨是黑色质软的固体,用于制作铅笔芯
9.人造奶油中通常含有一种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是C18H34O2,对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反式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2g
B.反式脂肪酸由18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反式脂肪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反式脂肪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0.被称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Zn + MnO2 + H2O → ZnO + 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反应物中有两种物质是氧化物
D.使用该电池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11~15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2018年5月我国发布了一种新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镆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核内有115个中子
C.“Mc”可以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镆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73个电子
12.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红墨水中加入活性炭后颜色变淡,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D.用托盘天平称取10.55克蔗糖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区分蒸馏水和浓食盐水 蒸发,观察有无固体出现
C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D 鉴别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14.推理与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C.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5.右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氧气)
A.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简便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更安全,不容易出现炸裂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蓝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
D.乙中一有气泡冒出,就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塑料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40分)
16.(8分)(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氢原子 ▲ ; ②五氧化二磷分子 ▲ ;③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 。
(2)金秋十月,姜堰溱湖风景区水质清澈,丹桂飘香,景致迷人。
①鉴别溱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加入适量的 ▲ 并搅拌;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 。电解水时,负极得到10mL气体,则正极所得气体约为 ▲ mL(同温同压)。
②人们能感受到桂花的香气是因为 ▲ (用分子的观点进行解释)。湖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填字母代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D.分子的大小
17. (7分)A~F为初中常见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E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反应②是自然界中产生氧气最主要的来源。请回答:
(1)固体B的俗称是 ▲ ,用途是 ▲ (写一种即可),反应③的化学表达式为 ▲ 。
(2)反应④的化学表达式 ▲ ,其基本类型属于 ▲ 反应。
(3)Ⅰ.若A是绿色固体,则C的颜色是 ▲ 色。
Ⅱ.若C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反应①的化学表达式是 ▲ 。
18.(9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B ▲ C ▲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 。这个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仪器 ▲ (在A~G中选择)组装,实验时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作用是 ▲ 。用H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气体从 ▲ (填“a”或“b”)端进入。
(3)右图甲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 。某同学利用废弃的汽水瓶组装了乙装置也可以完成该实验,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 ▲ 。
19.(9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 。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 ▲ ;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
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 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 ▲ ,
淀粉碘化钾试纸为 ▲ 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①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 。
②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溶解、② ▲ 、③洗涤干燥。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20.(7分)(1)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上图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一结论的两幅图片是
▲ (填字母)。
②比较图A、B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 有关。
(2)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
①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 。氧气与二氧化钛(TiO2)两种物质中都含有 ▲ 、
(填“氧元素”或“氧分子”);
②萘胺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 ▲ (最简整数比);
③多少克的萘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6克?(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1-5 ACBCD 6-10 CADDB 11-15 C AC A B CD
16.(8分)
(1)①2H ②NH3 ③Na+
(2)①肥皂水 煮沸 5 ②分子不停地运动 C
17.(7分)
(1)干冰 人工降雨(舞台云雾、致冷剂、灭火) Ca(OH)2+CO2 CaCO3+H2O
(2)H2O H2+O2 分解
(3)黑 NH4HCO3 NH3+H2O+CO2
18.(9分)
(1)锥形瓶 分液漏斗
(2)KMnO4 K2MnO4+MnO2+O2 ADFG 防止固体进入导管 a
(3)CaCO3+HCl CaCl2+H2O+CO2 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废物利用或环保
19.(9分)
KClO3 KCl+O2
【猜想假设】 Cl2
【实验探究】 一 复燃 蓝
【反思评价】
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Cl2能溶于水)
②O2无刺激性气味/收集到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Cl2有刺激性气味
【拓展应用】过滤 引流
20.(7分)
(1)①BC ②分子种类/分子大小/分子质量
(2)①+4 氧元素 ②60∶7
③解:
答:萘胺的质量为57.2g
或
解:设萘胺的质量为x
X•
X=57.2g
答:萘胺的质量为57.2g
(本卷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1114767.html
相关阅读: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第课题3 水的组成(人教版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