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9-11单元检测题2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Na—23 H-1 C-12 O-16 Cl-35.5 Ag-108 N-14
一、(把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1、(2013.咸宁市)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2013.福州市)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3、(2013.潍坊市)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4、(2013.泸州市)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5g
B.甲物质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2013.潍坊市)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
A.甲:NaHCO3 、稀HCl 乙:NaOH
B.甲:Al 、稀H2SO4 乙:Ba(NO3)2溶液
C.甲:gO、稀盐酸 乙:AgNO3
D.甲:Cu、稀H2SO4 乙:BaCl2 溶液
6、(2013.乐山市)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得到的仅仅是粗盐,其中还含
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分别加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 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OH—Cl—SO42-CO32-
Na+溶溶溶溶
Ca2+微溶微不
g2+不溶溶微
Ba2+溶溶不不
A.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B.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C.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D.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7、2013.吉林省)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
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
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新-
C.用氢氧化钡溶液区分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钠
D.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8、(2013.庆阳市)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
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
9、(2013襄阳)用括号内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
A.CaO、CaCO3、KCl三种固体(水)B.CaCl2、Na2CO3、K2SO4三种溶液 [Ba(OH)2溶液]
C.Cu、Fe、CuO三种固体(稀盐酸) D.CuCl2、NaNO3、K2CO3三种溶液 [Ca(OH)2溶液]
10、(2013襄阳)除去下表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选 项物 质杂 质除去杂质所选试剂
A铜粉铁粉硫酸铜溶液
B氢气水蒸气浓硫酸
C硝酸硫酸氯化钡溶液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11、(2013武汉)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2、(2013•聊城)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将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 D. 向PH=12的氢氧化钠中加水稀释
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
OH-CO32-
Na+溶溶
Ca2+微不
g2+不微
二.题(21分)
13、(2013.成都)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 ;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 。
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
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
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 ;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 。
[反思与评价]
有同学认为只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任意一种试剂就能将两种可溶性杂质出去,你认为这种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7)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 。
[实验方案设计]
(8)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你设计的实验是
(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14、(2013•东营)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15、(2013南宁市)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3分)
16、 (2013.河南省)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 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3)右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11分)
17、(2013.昆明市)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
Ⅰ.分别取少量混用,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
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
中的一种;
试推断这两瓶溶液的溶质可能的组合有 种(填数字),请写出其中含阳离子种类最少的一种组合 。
18、(2013.乐山市)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 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操作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变红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 。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 。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五、(3分)
19、(2013包头市)将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35克放入烧杯中,加入161.6克水后,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取此溶液一半,加入75克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23.3克。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往上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5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11234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