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8-2019学年北京市宣武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共60分)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

A.喑哑(àn) 模式(mó) 掠夺(lüě) 吹毛求疵(cī)

B.睿智(ruì) 教诲(huì) 恣睢(zì) 锲而不舍(qiè)

C.恶劣(liè) 拮据(jù) 恪守(kè) 根深蒂固(dì)

D.炊烟(chuī) 解剖(pāo) 陨落(yǔn) 不屈不挠(n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覆盖 圆满 全副精力 孤军奋战

B.秘决 稠密 断章取义 自知之明

C.道歉 禁锢 良师意友 轻而易举

D.寂寞 博爱 登峰造急 一帆风顺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 )

A.莫名其妙(说出) 持之以恒(恒心)

B.涕泗横流(鼻涕) 重蹈覆辙(底朝上翻过来)

C.不言而喻(打比方) 刻骨铭心(比喻深刻记住)

D.不求甚解(很,深刻) 强聒不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4.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A.强调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比研究学术更重要。

B.强调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能缺少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C.强调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的源泉。

D.强调研究学术特别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都不能缺少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九 年 级 语 文 上 考 试 题

(时间120分钟 分数 120分)

第Ⅰ卷(共0分)一、(每小题2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睿智(ruì) 狡黠(xiá) (áo) 刚正不阿(ā)

B.发窘(jiǒng) 拮据(jū)怪癖(pǐ) 恪尽职守(gè)

C.刹那(chà) 符合(fǔ) 庇护(pì) 媚上欺下(mèi)

D.栈桥(zhàn) ()哽咽(yè) 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潮汛 惯例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B.妖饶 涣散 断章取义 弥留之际

C.繁衍 干燥 无与伦比 D.亵读 端详 怒不可遏 脍炙人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羡林先生获得了“印度荣誉公民奖”,他是著名的印度学大师,得此殊荣,当之无愧。

B.老师的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长期以来困扰着他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C.“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D.因在进口食品中发现质量问题,质检局决定对进口食品采取变本加厉的检测措施。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中,一个人是不是具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往往决定着他能否取得成功。

B.由于中国红十字会的大力帮助,使许多白血病患儿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C.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D.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演唱者是由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共同完成。

A.莫名其妙(说出)持之以恒(恒心)

B.涕泗横流(鼻涕)孜孜不倦(勤勉)

C.不言而喻(打比方)刻骨铭心(比喻深刻记住)

D.不求甚解(很,深刻) 强聒不舍(声音吵闹,使人厌烦)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B.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C.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D.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7. )

A.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偶)

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

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比喻)

D.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A.黛玉??《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B.夏侯???《水浒》??施耐庵??元末明初

C.曹植??《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D.范进??《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二、阅读《故乡》中的一几段文字, 完成9-14题。( 12分,每小题2分)

(1)这来的便是闰土。……。

(2)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3)阿!闰土哥,--你来了?……

(4)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5)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6)老爷!……

(7)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8)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9)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10)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

(1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知识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2)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戍了路。

9.“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我”和闰土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B、闰土不如从前那样喜爱交流,变得沉默寡言。

C、闰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漠视彼此友情。

D、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凉。

10.选出下列对中年闰土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闰土受到多重压迫,生活艰辛,但满怀希望,充满活力。

B.苦难的生活改变了闰土的外表,并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世界。

C.闰土遵守社会的礼法,并以此处理与“我”的关系。

D.闰土见“我”时虽然没有很多的言语,但儿时的记忆不会忘却,两个人的心灵又融合一处。

11.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12.对“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一句中“蒙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月光不明,暗淡无光。

B、水声潺潺,使人昏昏欲睡。

C、通过想象,展现出模糊的景象。

D、迷迷糊糊,眼睛看不清楚。

13.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真正含义是( )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

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

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14.对下面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闰土“拣香炉”与“叫老爷”的做法一样,说明闰土也想摆脱封建观念的影响,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B、“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是源于我对现实的沉重感,对通向希望之路的迷惘。

C、“他的愿望切近”,是指闰土的生活愿望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看得见的,即摆脱贫困。

D、“我的愿望茫远”是指“我”的希望还不够清晰、具体,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因而茫然,又因为现在还看不见我的希望的曙光,因而远。

三、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15-19题。(10分,每小题2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二心集》。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史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C.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朝代皇帝的家谱罢了。

D.“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16.指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 )

A.捏造事实 B.以偏概全 C.不明真相 D.以小见大

17.③??⑤段批驳的方式是( )

A.直接批驳论点 B.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

C.通过驳敌论证来驳敌论点 D.间接反驳(通过下面立论来驳论点)

18.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称谓 D.表讽刺否定

19.对文中画线句子中“中国人”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句中的“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句中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句中的“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句中的“中国人”指一部分中国人。

四、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几段文字,完成20-25题。(12分,每小题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0.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2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将军身被坚执锐。

22.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虽千里/不敢易也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C.长跪/而谢之/曰 D.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23.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2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25.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一、(7分,每空0.5分) 26、背诵与默写

(1)“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2)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抒写作者爱国激情、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 ,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豪情和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请再写出你所积累的一句完整的爱国诗句 , 。

(3)《出师表》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4)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6)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7)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8)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二、名著阅读。 27、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突出,有着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一部,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仿照示例,予以介绍。(示例所列各项不可再用,4分)

【示 例】小说:《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介绍:诸葛亮贤良忠贞。为辅佐后主,兴复汉室,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

我的选择:

小说:

人物:

介绍:

三、课外阅读(12分)阅读《让心灵站立》,回答问题。

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他被召开到皇宫去为国王看病。“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谅,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在我们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冒,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在你心里一个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您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地对待您呢?”如果要显得对国王无限景仰、无比忠诚,你还可以说:“是的,仁德的国王,您想的正是我准备做的,今天我特地给您带来了一个祖传秘方,任何人生病,我都舍不得用,今天我把它带来了,我希望您万寿无疆,您的健康是全德国人民幸福。”国王高兴了,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不说提拔你当分管医疗卫生的大臣,起码也得给个皇家医院的院长让你当当。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正是科赫这种在权势面前坚持让心灵站立精神,使他赢得了人们永久的尊敬。

我们需要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别的什么比如金钱、女色、荣誉等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女色可能让我们意乱情迷;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最终的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欲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禁狭隘、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的心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社会意志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以坚守自己灵魂的是非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不会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它都以自己独有的面貌存在着。

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是以本质的执著,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它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颗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一棵树用心灵浇灌自己,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那些生长在平地里的树所具备的。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好有坏,能力也有大有小,希望每个人都发出一样的光、散出一样的热是不现实的。但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一片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28、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3分)

答:

29、文章开头运用罗伯特?科赫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论证什么观点?(2分)

答:

30、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让心灵站立需要底气”的?(3分)

答:

31、“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请你分别给“心怀大众”“追求真理”各补充一个事例或道理论据。(4分)

答:

四、作文(50分) 32、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有时我们也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很多很多。请以“珍惜所拥有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选填“青春、幸福、知识、激情、健康、荣誉”等词语。(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发你真挚的感情。(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否则会扣分。(4)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600

期末语文考试 阅卷须知: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共1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C D A B 二、填空(共6分) 6.(1)答案:思而不学则殆 (1分,有错不得分) (2)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 (1分,有错不得分) (3)答案:枯藤老树昏鸦 (1分,有错不得分) (4)答案:千骑卷平冈 (1分,有错不得分) (5)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共2分。共2句,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7.答案示例: 示例一:中学生喜欢阅读古典名著的人数远远少于喜欢阅读青春类作品的人数。 示例二:中学生大多喜欢读青春文学派作家的作品,而喜欢读古典文学名著(四大名著)的人很少。 (2分) 8.答案示例: 香菱 红楼梦 香菱拜黛玉为师学习作诗,她废寝忘食,两易其稿,终于创作成 功。她这种勤奋执着的精神很令我感动,因此我喜欢香菱。 (共4分。人物、出处1分,情节、理由陈述清楚、语句通顺2分,字数1分) 9.答案:④ ⑧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10.答案:D (2分) 11.答案:(1)怠慢、疏忽 (2)面对 (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 12.答案: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共2分) 13.答案要点:①把北伐大任交给诸葛亮。 ②对失职的人责罚严明。 ③亲自谋划国家大事。 ④询问、采纳别人好的建议 (共2分。共四个要点,答对三个要点给2分,答对两个要点给1分,答对一个要点不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记叙文阅读(12分) 14.答案示例: 惬意 心疼(同情) 歉疚 沉重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15.答案示例: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流浪猫又脏又瘦的样子,真切地表达 了作者对它的无限同情和怜爱。 (共2分。具体分析出“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给2分,只写出修辞方法不给分) 16.(1)答案要点:①“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把这只流浪猫带回家,不忍心面对它失望的眼睛。②“我”不愿意让它再一次面对被人遗弃的命运。 (共2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2)答案要点: 第一问:因无法满足小猫渴望有一个家的愿望而自责、无奈的心理。 第二问:①即使个人力量有限,也应尽自己所能关爱流浪猫。②流浪猫现象是城市难 题,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共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共3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语句通顺、字数符合要求1分。)

(二)说明文阅读(9分) 17.答案要点:三聚氰胺的特性、用途、在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 (共3分。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18.答案要点:①产生三聚氰酸 ②三聚氰胺与三聚氨酸结合形成网络状结晶 ③排到尿中 沉积并堵塞肾小管 ④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形成结石 (共4分。共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超出字数要求扣1分) 19.答案: 材料一:婴幼儿更容易形成结石。 材料二:三聚氰胺形成的结石微溶于水。 (共2分。每点1分)

(三)议论文阅读(7分) 20.答案示例: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由一句俗语引出许多人的作品、事业成不了经典是因为经不起重复。接着.列举左宗棠无心植柳、王羲之一挥而就《兰亭序》和米开朗琪罗八年画成《末日的宣判》三个事例,证明经典有的是妙手偶得,有的是苦修而成。最后得出结论:无论用哪种方式,只要“达到了那个水平,后人承认它”,它就是经典。 (共3分。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21.答案:经典又是绝后的,可以超越,但不能复制。 (共2分。) 22.答案要点:平凡的东西经不起推敲和时间考验;而经典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但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而且在不断的重复中总能使人开发出有用的东西。 (共2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第Ⅱ卷(共60分) 六、本题60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1271753.html

相关阅读:义蓬一中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