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风(sù)虬须(qiú)馈赠(kuì)引颈受戮(lù)

B.云翳(yì)踝骨(guō)攫取(jué)心魂惊骇(hài)

C.荫庇(yìn)倒坍(tān)孱弱(chán)万籁俱寂(lài)

D.休憩(qì)紊乱(wěn)徘徊(huí)豁然开旷(huò)

2.根据语境及括号内提示,填写合适的成语。(任选两个作答)(2分)

快乐是什么?孩子说,快乐就是和同伴一起搭积木并__A__(表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成人说,快乐就是和友人一起品茶而__B__(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老人说,快乐就是和家人一起共享__C__(形容家庭之乐)。

我选____,成语:________;我再选____,成语: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D.散文《谈生命》的作者是妇孺皆知的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

4.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在句中横线上填上衔接恰当的一句话。(2分)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______________。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5.综合性学习。(5分)

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作为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北京市2600多个社区。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3分)

张爷爷: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赵爷爷: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

理由一:①________理由二:②________理由三:③________

(2)在与居委会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一番话。面对王主任的困难,请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2分)

王主任说:“咱们的社区老年人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多着呢。除了为老年人开办‘老年餐桌’以外,好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盼着有人能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帮助到医院取药等等。这些我们都想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那么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6.根据提示填空。(5分)

(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__________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书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练的书评,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例如:《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名著《格列佛游记》写出精彩的书评。

《格列佛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14分)

那树

王鼎钧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原文有删改)

7.从选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4分)

8.选文第⑤段中语句“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质?(3分)

9.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画线句。(4分)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一句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庄严、悲壮的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4题。(15分)

淡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他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癫癫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文中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4分)

13.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2)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14.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5~18题。(11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5.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

(1)______→议种瘪种→(2)______→给儿新生

16.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2)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17.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

18.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三、写作(40分)

19.请以“为你而歌”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1287015.html

相关阅读: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作文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