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婧如约来到咨询室,在对着门的沙发上坐下,放下书包。她的神色中有好奇、茫然,也有紧张。
“听说你最近心情不太好,能跟我说说原因吗?”我冲小婧笑了笑,轻声问道。
“嗯……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也知道初三了,学习该抓紧了,可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小婧一字一顿地说着,语速比较慢,怯怯地看着我。
“想学但是没有动力和热情,又面临着中考,我能体会你心里那种又着急又不安的感觉。是某门科目感觉吃力,还是成绩总上不去,越来越没有自信心?”
“都不是。学习对我来说不成问题,虽然我的成绩起伏比较大,不过我知道,这次没考好,下次只要努力成绩就能上去。而且,我认为学习也没那么重要。”
小婧告诉我,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现在——在重点中学上初三,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基本没让、操过心。但为什么一个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会觉得学习并不重要呢?在她目前建立的价值体系里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呢?
“看来,你在学习上还是挺有自信的,觉得自己能够把握住。那么,对你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呢?什么事让你觉得没有把握,甚至影响到你的心情?”
“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说话。跟同学在一起时,我总是不知道该不该说话,也总担心自己会说错。看到同学们一伙一伙地在聊天时,我也很想跟他们一起聊,可是我不敢。所以,下课了,我就一个人待着,每天上下学也是独来独往,在班里没话说。”小婧的眼圈泛红了。
“你是说你不太善于表达,还是说同学们不太愿意与你交流?”
“同学们都不爱听我说话,有时,我也想鼓足勇气说两句,可我一加入他们交谈的圈子中,他们就谁也不说了,看着我。所以,通常在这种时候我就不说话,只听他们说。”
“哦!你是说,是大家的问题,同学们不接纳你?”我想帮小婧进一步澄清。
“也不是。我老说错话,语无伦次,而且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时大时小。那时我就很尴尬。再有,我不知道人家是不是重视我说的。”小婧慢慢地回答着,泪水像决堤一样流了下来,那神态显得非常无奈又无助。我想,她一定将这些对同学的疑惑和对自己的不满压抑在心中许久了。
小婧告诉我,小时候并不关心同学关系这些事,除了学习就是玩,什么心事也没有,挺高兴的。上初中后,她开始在意同学是怎么对待她的了,但因为很快交到了一个好朋友,两人平时形影不离,她也就没关注跟其他同学的关系。直到这个唯一的朋友上学期去了德国。为了不显得太孤单,小婧也想多跟同学交流,但她发觉自己没办法跟同学正常说话,因为总担心人家是不是愿意听、能否认真听她说话。心事重重影响了表达,所以,同学有时说她怪怪的。
“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你想主动走近更多同学,通过交流让彼此关系更亲密,这是很正常的想法,也是好友走后你会出现的内心变化。但是你不太确定别人是怎么看你的,能不能接纳你、重视你,你又特别渴望得到这些,所以,在沟通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了别人对你的态度上,而不是表达的主题和内容上,再加上太急切、太紧张,所以才出现你说的那些状况。这件事成了你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甚至压抑了你上学的热情,对吗?”我说。
“对,我就是不知道同学是不是都喜欢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让别人了解我、喜欢我。”
“在同学心中,你是个什么样的学生?”
“我不知道。”
“那么,在爸爸妈妈的心目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好学,对很多事物感兴趣,乖巧听话,单纯天真。”小婧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看来,他们很喜欢你了?”
“是的,家里所有人都很喜欢我,所有人对我都特别好。”说到这里,小婧的情绪明显好了很多。
原来,小婧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每天一家三口,加上姥爷、大姨夫妻、小姨夫妻,除了上班上学的时间之外,总要聚在一起,做饭吃饭、聊天看电视。小婧大姨的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小姨婚后还没有要小孩 初中地理,所以,自小婧出生后,一家7个大人都把目光投注到了这个孩子身上,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给予小婧关注和呵护,从饮食起居到学业,从物质需求到情绪变化。
“有一次,我喜欢的一种名牌运动鞋出新款了,我爸二话不说,带着我一下就买了3双回来。还有一次,我和我表哥都病了,我大姨带着我去了医院,只顺便给表哥买了点儿药。”
配合别人的步调为自己赢得沟通的机会
我知道,小婧的教育归我那位熟识的老师管,为了照顾外甥女,她想方设法把自己调进了小婧就读的那所重点中学。
“你平时最愿意和谁交流呢?”
“跟我妈。她比我爸成熟、会说话,她总是知道我想听什么,于是她就说什么,好像特别理解我。我爸就不太会说话,直来直去的,他也处不好同事关系,我们挺像的。”
“你生活在家人的关爱中,真的很幸运。但在家以外的任何一个团体中,可能都不会有这种无条件的、无限主动的接纳与爱,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听什么话说什么。”
“那我该怎么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32018.html
相关阅读:七类学生中考备考复习攻略之情绪波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