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一、框架图示
二、考试要求
点1 挫折
了解挫折的含义,辩证地分析挫折的作用,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重点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点2 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
要求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掌握将学习压力转换成动力的方法和调整过度考试焦虑的方法,树立正 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点3 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考点4 做一个负责的人
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掌握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方法。
考点5 违法与犯罪
识记违法与犯罪的含义。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掌握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
三、要点列举
1.挫折
(1)挫折的含义:是指人在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因遇到无法克服且无法超越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挫折是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的。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也可能成为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2)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方面。外在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内在原因主要指自身因素。外在因素通常难以控制的,但内在原因多数是可以控制的,所以要战胜挫折,首先要寻求自身的改变。当然也要学会去寻求帮助。
(3)①战胜挫折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即克服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恐惧、难过和绝望等消极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磨砺意志,努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就需要加强自我锻炼。自我锻炼的基本要求是:志存高远、选准基点、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自我锻炼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耐挫能力。
②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形成的较稳定的意志特点。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坚忍、果断和自制。磨砺意志要做到;明确提出锻炼任务、有意去做不感兴趣的事、从日常小事做起、借助集体力量等。
③生活态度:是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意向,主要体现为人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或拒绝什么。
良好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目标的不懈追求。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人们提高战胜挫折、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
我们要努力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克服不良的生活态度。
2.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
(1)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要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压力过大则会导致过度紧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既有自身方面的因素又有外在方面的因素。
面对学习压力,要用积极的心态调节自身状态,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动力的方法有: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提高信心和勇气;和知心朋友积极交流,寻求帮助;向老师、学校或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等。
(2)考试中的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考试焦虑能使自身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发挥出正常水平。
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同的人往往各不相同。其中,相同的方面有:因处于特定的应试情境,或身体不适,或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害怕失败,或追求完美等。
通过自我调控来克服过度考试焦虑的办法很多。其中,简便实用的一种方法是自信训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减轻或消除过度考试焦虑。采用这种方法,就是要养成向消极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3)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的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正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学习态度是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应该做到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对学习的自信心,讲究学习方法,养成谦虚的学习品质;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注意在乎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积极争取升学,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就业,则可以尽早适应社会,填报自愿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选择专业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实际。但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要继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每一种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而且一种行为往往会有多种结果。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到行为的后果,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善于分辨是非善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要自省自律,避免自己做错事。一旦做错了事,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5.违法与犯罪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等。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首要特征和本质特征。②触犯刑法,是法律标志。③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区别:相对犯罪而言,对社会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性,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其本质是相同的。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我们要勇敢而坚定地抵制、拒绝“黄、赌、毒”和“ *** 功”等邪教的不良诱惑。
四、重点难点
◆理解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可从分析挫折的概念人手,理解人人都会遇到挫折的原因。
◆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可抓住重点来增强记忆。如:“重要特征”、“关键”等。
◆磨砺意志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多读名人事迹,让自己找到学习的榜样。
◆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动力。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调整过度的考试焦虑。可通过自信训练法总结出适合自己战胜考试焦虑的方法。
◆结合案例分析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可通过分析案例总结出区别与联系。
第二单元 热情为他人服务
一、框架图示
二、考试要求
考点1 懂得生命是宝贵的。
考点2 懂得如何善待生命。
考点3 了解生命的意义。
考点4 懂得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
考点5 懂得中学生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实现人生价值。
考点6 了解爱无处不在。
考点7 了解爱心的作用。
考点8 懂得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
考点9 了解如何奏响爱的和弦。
三、要点列举
1.生命是宝贵的
虽然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各不相同,但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不管是伟人还是平凡的人,也不管是富有的人还是贫穷的人,生命一旦失去就永不会再来。生命对于 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无比宝贵。
2.善待生命
生命无比宝贵,它让人留恋,让人依依不舍,我们每个人都应倍加珍惜,善待生命。衡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对生命的态度,对自我生命的意识和珍视他生命的情感。
首先要善待自己宝贵的生命,不轻易放弃。生命中会有一些烦恼、困难与挫折,我们应勇敢地去面对,自强不息,做生活的强者。
其次,善待生命,也包括善待他人的生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中不要因一些小事,一时的冲动而伤害他人的生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3.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既实现个人的幸福,又为社会尽到责任,做出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生命,不仅有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不同的生命过程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一生虚度华,碌碌无为;有的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了一生。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命美好。生命美好当然应该表现 为个人生活幸福、美满,但同时还必须表现为对社会履行责任,做出贡献。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要为别人创造幸福。而为别人创造幸福,往往能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强烈的幸福体验。
4.实现人生的意义
从日常点滴做起,处处是创造生命价值之地,天天儿创造生命价值之时,人人是创造生命价值之人。热心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乎凡的岗位上创造生命的价,值。岗位只是分工的不同,只要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做出业绩,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就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其次,热心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中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生命的意义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的,人生的价值要靠今天的努力学习和将来的积极工作来创造。
首先,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中学生龄虽小,但也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贡献,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青少时期是人生学习和发展的宝贵阶段,我们一定要认真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为将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努力使自弓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其中很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心中应装着祖国和人民,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奉献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爱无处不在
在人们的生命旅程中,到处都有爱和被爱的动人情景。爱,就在你我的身边,首先,爱始于对亲人的爱。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情感往往是人间最真挚、最纯洁、最美好的爱。
其次,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她不仅存在于亲情之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爱,医生对病人的爱,朋友、同事之间的爱,邻里之间的爱,军民之间的爱,当陌生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当人们遇到突发自然灾害时,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爱,还有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爱……
7.爱心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爱护是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有效力量。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情绪,增强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爱给人温暖,爱使人乐观、坚强。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8.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
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
生活中每一份关爱都会深深地感动我们,这份感动是爱的源泉。人们会因为曾经获得关爱而去关爱他人,并用真情回报社会。
9.奏响爱的和弦——奉献社会
首先,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能使我们体验到爱的快乐和愉悦。
其次,爱是无私的奉献。社会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社会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再次,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献自己的爱。有爱心的人会自觉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社会良知的人,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总之,一个有博大爱心的人,不仅会爱他的亲人、朋友,而且会爱整个世界及全人类,他的爱心随着世界脉搏的跳动而跳动。
三、重点难点
◆善待生命。首先认识到生命是无比宝贵的,任何人都只能拥有一次。其次,善待生命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实现人生的意义。首先应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其次掌握如何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爱心的作用。首先了解爱无处不在;其次掌握爱心的乍用。
◆奏响爱的和弦。了解爱是双向的、互动的,以实际行动来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以此来奏响爱的和弦。
热点1 善待生命,实现人生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还存在少数人不珍爱生命,轻生、自杀的现象;另一方面,像雷锋、张海迪、牛玉儒、任长霞等人以实际行动热爱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地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宝贵,启示我们要善待生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
一、知识框图
二、考试要求
考点1 责任
理解责任的产生,掌握责任的含义。
考点2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责任。
应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考点3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代价、回报与责任的关系)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代价、回报与责任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特别要对“不计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理解。
考点4 承担责任
正确理解承担责任的意义和不承担责任的消极影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考点5 增强责任意识
懂得增强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学会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考点6 公平合作
了解合作的普遍性。理解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的合作。识记公平的含义,辨别生活中的公平和不公平现象,采取正确态度客观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考点7 正义、非正义
识记正义、非正义的含义,能列举生活中正义、非正义的现象,并进行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
考点8 义的作用、要求
识记正义的作用及其要求,做有正义感的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考点9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识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联系七、八级知识加深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建议,用辩证的观点、开放性思维方式分析有关政治现象。
考点10 保障公平的制约机制
识记制约机制包括监督制约、制度制约、程序制约。着重理解监督制约的原因,怎样监督,以及其意义。明确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考点11 确行使监督权
辨别行使监督权的合法途径和非法途径,自觉培养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掌握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
三、要点列举
1.责任的含义、产生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养育关系、分配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道德要求、公民身份等。
2.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因为社会角色的变化而担负起不同的责任。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回报、代价和责任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人在受惠于他人、受惠于社会。的同时,也承担着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应负的责任。承担责任,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必然会有相应的付出,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一个人在履行责任时,应该不计个人得失。在正常情况下,既少付出代价,又尽到责任,还获得了合理的回报,是最理想的状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即使没有任何回报,也要负责任。
4.承担责任的意义
(1)积极意义: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促使人去做好事情, {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种尽责和胜任的欢愉和满足;能促使他人获得安全感,得到有效合作和帮助;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是个人自尊、自信、自爱、自律的具体表现;是自主、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2)消极意义: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会给他人、社会造
成不良后果。
5.增强责任意识
从小培养责任感,该做的事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学会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敢于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6.公平合作
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好的持久稳定的合作体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各种共同活动都需要参与者相互合作。公平是权利义务的对称。公平的合作要求人们在合作中合理地分配利益与责任。公平的合作有利于个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能使合作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合理期望,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7.正义、非正义
一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一切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阻碍社会进步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这种现象常通过人们的情感和行为表现出来。
8.正义的作用、要求
正义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稳定与和谐的支撑和保证,是实现正常竞争与合作的支撑和保证。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它首先要求是不伤害他人,第二个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其他基本权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
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法律建设必须从立法开始。我国正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
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格、严肃,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违法必究是指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0.保障公平的制约机制
需要加强监督机制。政府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需要制度制约。对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有明显作用。
需要程序制约。它主要通过法定的顺序、方式和手续等方面来进行制约。 11.正确行使监督权
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合法途径主要有信访举!
报制度、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新闻媒体监督制度。
四、重点难点
◆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应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联系到一起理解。要注意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不同的时代责任也不相同。
◆理解代价、回报与责任的关系。懂得在很多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合理的选择。该知识点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更多的是联系怎样增强责任意识来理解。
◆把握好社会需要公平合作。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是该知识点的难点。可从公平的含义和公平合作的要求人手理解。
◆能认识清楚社会需要正义。可从正义、非正义的含义、表现以及正义的作用人手理解。
◆正确理解依法治国。首先应注意在七、八级都涉及依法治国,所以在理解时应注意全面性。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可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联系七级“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知识就更容易掌握为什么要有监督机构,怎样行使监督权。
五、热点
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洪战辉等人
2.中俄石油合作
3.人民的好警察评选活动
第四单元 报效祖国
一、知识框图
二、考试要求
考点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内容、时间,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考点2 总体小康
理解总体小康的特征,实现全面小康的条件。
考点3 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它们的关系,能运用知识分析当今社会的现象。
考点4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识记和理解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点5 科教兴国
了解中国教育取得的成就,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发扬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考点6 理想
识记理想的含义、分类,理解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考点7 艰苦奋斗
理解新时期应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能正确选择成才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要点列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目标。
(3)全面教刨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时间是本世纪头20。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关键目标是到2020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7)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到1990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奔向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的原因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
(2)总体小康水平的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3)实现全面小康的措施和条件。
3.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4.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50来的成就: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2)我国面临的机遇有:一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二是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大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世界经济的竞争与融合。三是世界经济进入持续增长时期,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5.科教兴国
(1)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我国科技和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
(4)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理想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分类
按内容划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占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的是社会理想。
(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5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9面发展的社会。
(5)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9段。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准备好物质条件,奠定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
目的。
7.艰苦奋斗
(1)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为了实现理想而艰苦开拓的奋斗史。
(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3)艰苦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4)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
(5)新时期应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8.立志成才
(1)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青学生树立理想,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
(2)从实际出发,这是青学生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3)肩负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是我们青学生的必然选择。
四、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以及二者的关系。
◆国际竞争的实质。
◆科技和教育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及二者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最关键性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面对总体小康的特点,以及我国采取的措施。
◆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热点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刀、康社会,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热点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361692.html
相关阅读:新初三学生将会面临的几个难题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