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7 东西方化交流的使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马可?波罗东和《马可?波罗行纪》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
能力目标 列表归纳中国四大发明对外传播的简况,锻炼整理材料、梳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创造的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之间的和平交往有助于各地明的兼容并蓄、借鉴互惠和共同进步。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马可?波罗东 中国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
难点 本有关化交流的内容杂、头绪多,不易掌握。
教材分析 东西方之间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人学者的往,各地的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本的马可?波罗东属于这种情况。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阿拉伯数字传播有的是通过和平交往的方式,也有的通过战争,如火药外传。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马可?波罗的东
阅读本50---52页,自主学习下列知识:
1、时间: 晚期, 旅行家马可?波罗抵达中国。
2、成就:他的经历和见闻留在了脍炙人口的 中,被誉为“ ”
3、影响:促进 ,开阔 , 对后 。
合作交流 识图:认识马可?波罗,读马可?波罗欧亚旅行路线图,思考:
1、用现代地名叙述马可?波罗到中国经过哪些国家?基本上沿着欧亚之间哪条商路到中国?
2、请你想象马可?波罗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应学习他什么精神?
二、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阅读本52----54页,自主学习下列知识:
1、造纸术:造纸术的外传首先传到亚洲东部 、 、 ;后经新疆或西藏

一带传到 ;751年 之战后,造纸术才正式开始西传,传到 、 、 。
2、火药: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 西征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到 、 、 。
3、指南针:大约 后期,经 之手传往欧洲。
4、印刷术:中国的雕版和活字印刷术大概从10世纪末起,相继传入邻国 、 、
。后经中东地区辗转传至 。
合作探究 1、完成四大发明向外传播表格:

时间传入地区传播途径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2、中国四大发明向外传播有什么意义?(温馨提示:促进了各地区科技、化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化的发展。)
三、阿拉伯数字
阅读本55页,自主学习下列知识:
1、发明:最早由 人发明。
2、改进与传播:经过中古 人的吸收与改进创制而成。后通过北非地中海沿岸传入 和 各地。取代了原先书写不变的 数字,并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
3、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由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参照16世纪以前的记数符号图, 比较阿拉伯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体会阿拉伯数字的优点。(在小组内交流)
堂小结 本节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画出知识树,在小组内交流。
当堂检测
1、马可?波罗对东西方交流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A发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B 把西方化传播到东方
C 让西方了解了东方 D把中国化传入欧洲
2、中国造纸术正式西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 B 东汉时期 C 751年怛逻斯之战后 D北宋初年
3、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A唐朝 B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4、最早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阿拉伯人 B 古印度人 C 古中国人 D古埃及人
5、在世界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明交流的作品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 《蒙娜丽莎》 C《一千零一夜》 D《梦溪笔谈》
6、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对外传播的先后顺序是
A东南亚---东亚 ---西亚 B 东亚---南亚---西亚
C 南亚---东亚---西亚 D东亚---西亚---南亚
7、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试述在中世纪时代东西方明交流的途径,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相关知识连接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16世纪末西学东渐,欧洲初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但仍采用一、二、三、四••••••的数目汉字,而未使用阿拉伯数字。
1885年,美国传入狄考(1836----1908)与东平度人邹立共同编译数学教科书《形学备旨》,1891年又完成《代数备旨》,1892年完成《笔算数学》。1893年,苏州博习学院的教士潘慎与绍兴人谢洪卖合译《代形合参》,翌年完成《八线备旨》。这些教科书开始明确地在算式里采用了阿拉伯数字,加、减号也改用了现在的+、?,分数采用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计数法,比李善兰的书有了改进。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在他的《西学原始考》
中,也介绍了阿拉伯数字通行于西方的情况。1898年后,中国各地纷纷开办新法学堂,西方数学知识和阿拉伯数字便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
由此可见,阿拉伯数字在中国的真正传播和普及,应该定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40391.html

相关阅读:九年级上册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