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风下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烈日和暴雨下
时间(日期、时)

教材分析
老舍出身于平民家庭,家境贫苦,一岁时,父亲牺牲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下,他就靠母亲和姐姐为人洗衣服维持生活,他是家中唯一识字的孩子,但常常饿着肚子去听。这样,他从小就和穷人打交道,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 这样的身世和经历无疑对老舍后创作《骆 驼祥子》,提供了丰富而结实的生活基础。但是,老舍并不满足,在创作《骆驼祥子》时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搜集了大量资料,他曾经请过许多友人为他定期或不定期地记叙北京的各种风俗习惯,不管有没有用通通留意收藏。在老舍的笔下,祥子是个悲剧人物。他号召千万个祥子团结起,拧成一股劲。
教学目标
一、通过祥子的遭遇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加深对新社会的热爱。
二、理解景物描写在组织情节、表现主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集体备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标题是编者加的。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他出身贫苦,当过小学教员,过清苦的生活,长期与打拳的、卖唱的、人力车夫等穷苦人往,不仅熟悉他们,而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从1924年开始创作,主要写小说。受“五四”运动宣传的革命民主主义的影响,多取材于下层社会受压迫的苦人们的生活,反映旧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并以独特的幽默和辛辣的笔调,无情揭露旧社会的罪恶。最早的小说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抗战之前写了长篇《猫城记》、《离婚》等,其中以描写旧中国城市洋车夫生活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为著名。
解放以后,老舍获得新的艺术生命,他致力于戏剧、曲艺等方面的创作,取得优异成绩。从1950年至1966年,他配合党的各项重大政治运动,前后共写了23个剧本,热情歌颂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龙须沟》、《方珍珠》、《茶馆》、《女店员》、《全家福》等,赢得广泛赞扬。为此,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五四”以成就卓著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害致死。

【作品简介】
《骆驼祥子》写于1935年,是老舍解放以前的作品,也是五四以的名著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是一个受压迫受奴役但一时又尚未觉醒的劳动者典型。他走的是一条自我奋斗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失败了。围绕买车,祥子三起三落。他生长在农村,在封建势力压迫下失去了仅有的几亩薄地,又死了父母,无以度日,便跑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谋生。靠着年轻力壮,选定了拉人力车这个行业。他只求拉上自己的车,不受拴车的人的气,凭力气自食其力。为了买辆车,他咬紧牙关,拼死拼活干了整整三年,积蓄一百块钱,买了一辆新车。然而不料遇上军阀混战,连人带车被抓去当侠。后人虽逃了出,车却丢了。混乱中从军阀队伍中拉走了几匹骆驼,卖了几十块钱,跑回北京。因而,在同伴中获得了“骆驼祥子”的外号。第一次奋斗失败了。第二次到曹家拉包车,省吃俭用积蓄下的钱又被侦探诈骗了去,买车又成了泡影。他走投无路,只得又回到车厂。第三次是用车厂老板女儿虎妞的钱买了车,但不久虎妞难产而死,又不得不把赖以糊口的人力车卖掉,重新租车拉。
祥子原是一个年轻力壮、精力充沛、有强烈进取心的人,只想自食其力,然而种种恶势力逼迫他性格起了变化,他心灰意懒,消极颓唐,染上烟酒恶习,偷懒、油滑,乃至完全沉沦下去。
作者通过祥子的悲惨遭遇的描绘,通过祥子大半生的血和泪,艰辛和屈辱乃至堕落,无情揭露那阴森可怖的旧社会强取豪夺的血淋淋的吃人制度,也揭示了“干苦活儿的想独自混好,比登天还难”的道理。

【学习】
节选部分的情节是:
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遽变化,痛切感到生活的无聊、无望,就是从这场暴雨开始的。《骆驼祥子》中大段描写景物的有四处,选是最后也是最长的一处。
1.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节——第6节)写烈日下的祥子。
第二部分(第7节——第16节)写暴雨下的样子。
2.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
(1)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真是赤日炎炎。
(2)继写“街上”、“马路”、“便道”,用排比句突出阳光之烈,一个比喻,使人如临其境。
(3)再细写,从五个方面铺写,侧面烘托烈日炎炎。
总之,有概貌,有细写;有静物,有动物,有人(重点写车夫的活动);有正面写,有侧面写。
在铺陈中运用白描、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处处从“烈日”落笔,细致地、多方面地渲染天气闷热难当,为下写祥子作铺垫。
3.作者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抓住哪一细节刻画在烈日下为生活受煎熬?
矛盾心情:“有些胆怯”,“ 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深刻揭示在饥饿线上挣扎的难言苦楚。幻想;跑;不跑;拉到地方,不敢再动,却又坐不住;出去试试,又觉得自己错了——在这矛盾的心情之中,饱含着多少辛酸,承受着多少痛苦!
然而,痛苦还在加深,作者从祥子的感受出发,着力写阳光的暴烈,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写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充 分表达了祥子心理上的畏缩与烦躁。
第五节着重写太阳,从大地如“火镜”,从白光下的声、色、味写,把炎热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样是在写人,又在写景,使人痛楚地感受到:祥子是在为生活而卖命。
作者还紧紧抓住“出汗”突出了天气的炎热。拉空车也流汗;拉到地方,裤褂全裹在了身上;茶进汗出,似乎身子不会再储藏一点;脚心跟鞋袜粘在一块。
最后写病态,痛苦溢于言外。
第一部分小结:
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煎熬。此处景物描写不是一般的烘托、渲染,而是反映人物心理和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思想。这一部分写早晨到中午,第二部分写午后。
4.第二部分由同学独立分析:
(1)作者描绘暴雨情景,从哪儿落笔?具体说明其描绘的顺序。
①从“热”写到凉风的出现,过渡到对暴雨的描写。
②俗话说“风是雨头”,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雨欲风满楼”,气势非凡。
③写风既写静物,又写人的找风,惊惶失措,慌手忙脚。
④写风、土、云,再写风、土、云、电闪,终于写到了雨。反复之中有发展,有推进,不是简单的重复。
⑤写雨,先雨星、雨点,然后雨又停了;再写风,风雨交加;最后写风过去,“一个水世界”。
描绘了华北一带夏季暴雨的特点,细致生动,富有生活实感。这样的描绘扣人心弦,使人不得不关注在这样环境中的主人公的命运。狂风、暴雨、乌云、电闪、飞扬的尘土、狂舞的柳条混合着写,有条不紊,有声有色,曲折多变,动人心魄。
(2)作者怎样描绘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 坐车的怎样?拉车的怎样?
坐车的仿佛“死”在车上,拉车的在水里“挣命”;坐车的申斥拉车的,拉车的欲躲避风雨不得;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拉车的已顾不过命。
最后以“像风雨中的树叶”作结,绘出劳动者的毫无保障,脆弱可怜,使人心酸泪下。
四、总结:
本重点在描绘景物,观察细致,描写具体、准确、生动。多角度,多种方法写。语言节 奏感强。
乍看是“烈日”、“暴雨”折磨祥子,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什么驱使祥子在奔走挣扎?造成劳动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而不在于天气。因此这个风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是时代的风雨。劳动人民不如骡狗,不如树叶。
这一的结尾说: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这正说明通过景物描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
打这以后,祥子生了一场重病,歇了一个月,再也强不起了,一蹶不振了。
板书设计
   在烈日下     在暴雨下(学 生分析)
总写“发了狂”,“下了火”。
分写“街上”、“马路”、“便道”
  ——“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
细写“吐”,“张”,“不敢吆喝”,“晒化”;
   “寂静”,“丁丁当当”;
   “打盹”,“喝茶”,“看看”,“走”,“灌”,“栽”。
作业布置
后练习、同步
教学反思
1.放手让学生独立分析,学生兴趣甚浓。由于第一部分做了样子,独立分析时困难不大,未走弯路。
2.抓住“烈”和“暴”推敲,学生能透过自然现象看社会本质。
3.学生说“坐车”的也不过是小资产阶级,为生计奔 忙。如果真是有钱的,就会有包车、轿子,而不去雇车了。说得有一定道理。
4.告诉学生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中说,“这是一本最使我自 己满意的作品”,在写作时,“笔尖上便能涌出血和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52816.html

相关阅读:在烈日和暴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