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时政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一)时政背景:2014年11月8——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会议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思路;推进生态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与蓝图。习近平当选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2014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即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二)考点链接
1、改革开放来,我国社建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等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影响力日益增强。
2、取得成就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党的的正确领导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⑦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⑧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一起抓。(即:坚持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7、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形势。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9、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建党100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10、我们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宏伟目标、社会理想)是——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青少年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与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
1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三)命题预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本世纪头二十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是什么?——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解决主要矛盾/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据)
答:①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②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④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⑤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国家角度献计献策。)(划线部分内容出自书本P130第一段)
答:①经济方面——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②政治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权益、社会公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③文化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德治国方略;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④社会方面——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完善低保、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民生)
⑤生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依法保护环境)
—— 坚持“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提出希望。希望你们“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你打算怎样响应党的召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或:实现民族复兴)做贡献。
答: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法制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创新精神、民族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勇担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
4、全面小康社会的特征?(或:总体要求/勾画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你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
答案一(P130段2.):①综合国力增强,人民富裕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②生态环境良好;③人民享有更充分的权力;④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⑤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答案二(十八大报告内容):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三: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更加优美……
5、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2014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一字的修改,彰显出了哪些中国力量?(或:信心的来源)
答: 改革开放来,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党的正确领导,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6、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社会文明)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建设美丽中国,体现我国可持续、科学发展理念(道路、思路)。建设美丽中国,体现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7、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
(或:为什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PM2.5——即:依据)
答:①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公民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⑤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说明了什么?(要点②→⑥)
8怎样建设美丽中国?(或: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或:与之嫁接)
(或:从环境方面谈—— 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再造秀美江西、家乡)
国家: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依法治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依法保护环境。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④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与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生态保护区。
个人: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种植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废弃物,开展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纸张等,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勇于同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从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方面谈,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参考命题预测:3.<共5点>作答
9、畅想八年后,你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美丽中国”?
(从人与自然相和谐方面描述)——天蓝、草绿、水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方面描述)——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14年12月4日,我国第十二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10、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考点链接:4/或:书本P54第一段)
1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命题预测:7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san/55799.html

相关阅读:2018年秋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