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姜堰区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人:七年级命题组         审核人:安广成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1分)
1.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 元谋人      D.蓝田人
2.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遗存稻谷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3.元谋人、北京 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4.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6.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 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东周         D.春秋  
8.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启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9.下图中,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青铜立人   C. 青铜树     D. 四羊方尊
10.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1.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                  B                    C               D
12.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4.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楚              B.齐             C. 晋            D.秦
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          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          D.铁农具和牛耕
16. 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7.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18.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9.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A.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C.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0.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7分)
【工具话发展】
        
图一                       图二
(1)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使用图一这种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1分)举出一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1分)

(2)图二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1分)

【工程显历史】
 
(3)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有关上图的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里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材料中的平原是指哪里?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有何功能?(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材料一中“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1分)此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被称为什么时期?(1分)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2分)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名称是什么?是哪一年实现统一的?(2分)
 


23.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他的至理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主要收集在哪部著作里?(3分)

(2)图二中人物的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开创了哪一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被谁继承和发展?(3分)

 【思想的实践运用】
材料二   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并受到重用。
(3)韩非是哪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1分)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1分)


(2)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1分)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2分)


(3)变法中哪项内容遭到旧贵族强烈反对?(1分)


(4)根据材料三,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1分)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1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1207444.html

相关阅读: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