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十 极地地区(A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通过书中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
教师
计算机或实物投影仪、两极地区投影图。
学生
1.收集有关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的图片、资料。
2.历史上人类对两极考察活动的图片。
3.日本捕鲸的资料、照片。
时安排
2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第一时
导入新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分别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学习同时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区──极地地区。
问题:
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相反要建四面都向北的房子呢?
2.同学们了解两极地区吗?说说你们对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印象。
3.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挂两极地区的投影图,指导学生看教材P100~101,读图10.1“北极地区”和图10.2“南极地区”。
学生活动步骤
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并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的纬度范围。
2.研讨纬度位置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对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进行对比分析。
4.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气温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极地地区产生兴趣。让学生学会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的方法。


展示各组收集的有关两极的资料和图片,并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指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名称。
极地地区位于66.5°~90°的广大地区,纬度位置属于高纬度,这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造成两极地区气温低下。通过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温,使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北极地区低。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让学生P102的两则材料,并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极地地区的资料、图片。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异同。
学生活动步骤
1.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代表北极地区,一个组代表南极地区。
2.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
3.各组选代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并进行对比,讨论。
4.用纸列表比较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点。
教师:下面请小组代表上黑板填写下表。
附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对比
异同点北极地区南极地区
相同点
不同点
教师小结
北极中心──北冰洋;南极中心──南极大陆。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即使是在暖季时,也是冰天雪地。相比之下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被称为地球上的“寒极”,因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另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让学生借助书上的描述、材料和自己找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能通过对比,找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

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表的不同,以及两地在降水量、风速等方面的差异。
表格画在黑板上,学生填完后注意订正和点评。
第二时
新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感到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充满了神秘之处。正因为如此,长期以,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认识过程。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教师: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去考察。下面给每组布置一个题目,分组讨论后,推出一个代表发言。
第一组: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第二组:南极有哪些自然资?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么形成的?反映了什么样的气候环境?
第三组: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价值?
第四组: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学生活动步骤
1.猜想。
2.组内讨论发言。
3.老师巡察提示。
4.小组代表发言。
5.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
6.老师参与总结。
(微机或投影仪展示)
图片1我国考察队员手举五星红旗站在南极大陆上。
图片2我国“长城站”和“中站”的照片。
图片3“雪龙号”考察船航行在大海上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在平时读书、看电视中,可能知道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考察站的名称。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发布下面两条新闻,大家在听的时候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
2.我国南极考察船从我国出发时,应该选择什么季节最好?
学生活动步骤
1.(老师启发)南极被称为“寒极”“冰雪大陆”和“风库”,因此在建考察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回答)避开大风大雪温度最低的季节。
3.(老师启发)南半球的季节在月份上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4.(学生回答)与北半球相反。2月份是南半球最温暖的季节,而且2月份南极大陆白昼时间长。
5.(老师启发)我国考察船到南极要行驶1~2个月。
6.(学生回答)考察船应该在我国冬季(12月或1月)出发最好。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各种答案尽量进行鼓励。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提示学生在图10.2上找到“长城站”和“中站”。
教师:北极地区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陆地和岛屿,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资的发现和开采,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考越越频繁。
下面按刚才的分组,每组推举两个同学上台展示收集的两极地区考察活动的图片并作介绍。
学生活动步骤
1.选最好的图片和一次考察活动介绍。(其中第一组介绍书上的阅读材料“穿越南极”,第二、第三组另选一次南极考察活动介绍,第四组介绍北极考察活动)
2.每组两人上台介绍,其他人可补充。
3.要求介绍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教师:两极地区有大量的生物资,比如南极地区的鲸鱼,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象、海狮等。近年,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南极地区鲸鱼遭到滥捕滥杀,已陷入危机之中。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两极地区的资?我们中学生在环保上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一、二组为正方(绿色和平组织),观点是进行科学研究并不需要每年如此大规模地捕鲸,更何况现代科研手段并不需要通过被杀死的鲸进行科学研究;三、四组为反方(日本),观点是捕鲸是为了科学研究,而鲸肉食品只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
学生活动步骤
1.每方四个选手,根据收集的资料准备。
2.双方陈述观点。
3.自由答辩。
4.结束陈述。
5.教师点评并小结: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是签订条约,比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在环保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提前布置收集资料、图片的时候,有目的地按小组布置。该活动着重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将第一排桌子反转,作为辩论席。
每个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2~3分钟。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42580.html

相关阅读:探究课 聚焦中东------地区冲突的地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