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
七年级生物综合复习题(三)
1、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获得( )
①水 ②有机物 ③无机盐 ④二氧化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遇碘能变蓝色的物质是( )
A、脂肪 B、水 C、淀粉 D、蛋白质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荒漠生态系统
4、在根尖各部位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5、“人间四月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6、人类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有赖于绿色植物的(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7、生活在北极的狐与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下列对这种
现象的解释哪种是正确的( )
A、捕食能力更强 B、奔跑速度更快
C、听觉更灵敏 D、减少散热量,更适应寒冷气候
8、沙漠戈壁与森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
原因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迁入和迁出.
9、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 D、袁隆平
10、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1、小红同学在学习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时,列举了以下实例。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需要营养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2、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A、碳、氢、氧的无机盐 B、氮、磷、钾的无机盐
C、钙、铁、锌的无机盐 D、磷、硫、镁的无机盐
13、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表示的是( )
A B C D
14、收显微镜时,对物镜位置的要求是( )
A、调到最高,使它远离载物台 B、调到最低,使它与载物台接近
C、调到最低,插入通光孔中 D、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15、如果在观察临片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该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临时装片
16、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必须要使其光路畅通,下列有关描述显微镜光路畅通的正确叙述是 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光)→( )
A、通光孔→光圈→玻片标本→镜筒→物镜→目镜
B、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镜筒→物镜→目镜
C、通光孔→光圈→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
D、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
17、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18、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
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温度 ⑤一定生存空间 ⑥水
A、⑤⑥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⑥⑤
C、④③②①⑥⑤ D、⑥①②③④⑤
19、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表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 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
20、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制片将叶片的上 下两面遮盖起,如右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 作用。
(3)下图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 。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叶片中 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1、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裸地草地灌丛
早晨45.660.778.9
中午29.549.661.3
晚上35.255.973.5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C.丙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计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D.丁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2)请你根据给出的数据,画出一天内,裸地、草地和灌丛三处空气湿度变化的曲线
早 中 晚
(3)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而湿度最小的是 ,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 和 是不同的; 而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最小的时间是 。
22、右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 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象;此时
必须转动图中标号为 的部件。
(3)观察时应先选用 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4)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
A. 目镜内 B. 物镜 C. 载物台 D. 通光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43063.html
相关阅读: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练习2(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