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蜗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观察蜗牛(案例)

观察蜗牛(案例)


——《初中科学》浙江版第一册第三第一节
“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
“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地归纳出了结论。
“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四个字,看是别有用心的。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观察蜗牛!”回答声此起彼伏。看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随着老师轻柔地话语,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轻柔地呵护起手中的小生命,仔细地观察着,大约过了2分钟,学生们是争先恐后地发布着自己的最新发现。
“一对长触角上各有1个小黑点,好像是眼珠,触角似乎是透明的,好像是一条线,轻轻地触碰它一下就缩进去似乎变成了一个黑疙瘩。”
“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表达也非常流利,‘似乎’两字可以去掉。”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蜗牛在玻璃板上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是蜗牛分泌的粘液。”“对了,那蜗牛的身体就是在粘液中滑行。”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启发着。
“老师,我观察到了口!”“你怎样观察到的?”“把玻璃板翻过看就是了罢!”学生自豪地回答着。
“真不简单,观察得这么全面,我们观察时就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有时还要从下到上,作细致地观察!”
“老师,那腹部下面贴着玻璃板的白色的大概是足吧!”“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书上要求在图中标出眼、触角、口、足、壳等的位置,所以我就想到了足。”“你已经学会了边看书,边从自己的实验中取证,真不错!看我也得把我的蜗牛给请出了,跟大家见见面。”随着老师的话语,屏幕上出现了大蜗牛,要求学生指出壳、眼睛、触角、口和足的位置。老师及时地作了小结,并提出了下一个探究的目标。
“我们在观察任何一个生物体时,都要从这个生物体的外部特征着手,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前向后的顺序仔细地观察它。但如果又仅仅停留在外部形态特征的描述上我觉得是不够的,还得作进一步探究,那么你还想了解有关蜗牛的什么情况呢?”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蜗牛是怎样孵化出的?”“蜗牛喜欢吃什么?又是怎样吃的?”“蜗牛的眼有没有视觉功能?”“蜗牛的壳到底有什么用?”“蜗牛的粪便是怎么排出的?”“蜗牛有没有嗅觉,味觉、听觉?”“为什么叫蜗牛?是不是它的劲很大?”“蜗牛为何要四处爬行?”“蜗牛的寿命?”“蜗牛之间是如何交流信息的?”“蜗牛是如何繁殖?”“蜗牛有几种?”“蜗牛的营养价值如何?”……
“你提得真好!”“真有创意!”“我怎么没想到!”……随着老师的激励性话 语,学生越越爱提问,问题的质量也越越高了。但老师并不因为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反而显得更镇定了,因为这正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最佳时期。
“这些问题大家都提得太好了,都非常有价值。但我又在想,蜗牛对外界的一切交流或反应都是从它对外界的各种知觉开始的,那么,今天我们就先重点探究蜗牛的几种知觉,即蜗牛有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哪一部位的触觉最灵敏?因为今天是第一次对生物体进行观察,并且要求我们设计一些活动观察现象,然后根据观察现象进行推理。所以老师想以蜗牛有无视觉为例共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先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我建议采用手电筒的灯光,3分钟的时间要学会准确估计,然后用书本或硬纸板遮在上面,让蜗牛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一半身体”可以是身体的前半部分,也可以是身体的后半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的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请予以实验,看蜗牛是如何爬动?
学生们遵循着老师的建议,有条不紊地操纵着,记录员们忙着记录实验结果,大约过了5分钟,学生们的结论出了,也显得格外地兴奋。“蜗牛向阴暗处爬动,说明蜗牛有视觉,并且喜欢阴暗的环境。”
有了第一次实验的基础,老师又对下面几个实验略作了一些要点式的讲解。 “探究蜗牛的触觉,可以用铅笔头或其它细小的物体,用同样大小的力轻触蜗牛的各部分如触角、足、壳看蜗牛有无反应?当用同样大小的力触碰时,哪个部位最敏感?所以在这里建立假设时,一种假设为无触觉,另一种假设为有触觉,当有触觉时,还可以进一步假设蜗牛各部分触觉的敏感程度是否一样。关于嗅觉实验,我们有一点小的变动,你可以把酒精溶液或米醋和蔗糖溶液分别滴在爬行着的蜗牛的前面,看它的反应,但几次实验应分开做,避免不同因素之间的干扰,每做一次用干布擦净。蜗牛的味觉实验,我增设了苹果片、梨片、香蕉片、大?头、生姜片,也是一个个地做。同样,为了避免不同物质之间的干扰,每做一次也要干布擦净。蜗牛的听觉实验,要注意发声体距蜗牛0.5米处,可以拍手掌或敲物体。”
为了确保时间和每一个实验质量,老师在不同的小组间略作了一下分工,使每一小组确保一个重点实验,有时间再选做其它实验。大约过了7分钟,老师组织各小组交流汇报。
汇报员纷纷从我们的问题是……,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以下是我们实验过程的记录:……,我们的结论是:蜗牛有触觉,或蜗牛有嗅觉,或蜗牛有味觉,或蜗牛有听觉。汇报员们的流利的话语不时博得老师和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和方法,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意识。
“大家在刚才的实验中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一石惊起千层浪,老师的提问再次把堂的气氛掀到了最高点。“蜗牛拉粪便时,翻过身爬行,利用摩擦,把粪便蹭掉。”“尾巴有很多用处,它从壳里出是先出尾巴,后出头。先出的尾巴粘住地面,站稳后,再把壳立起,由尾巴使劲一拱,就把壳背上去了。”“蜗牛吃食物时先吃一个角,再慢慢往里深入”。“蜗牛把触角先缩回去,头再回去,尾巴回去后,把口封住,再捅它也不出了。”……
“你们真不简单,不但知道了实验的方法还得出了结论,还有发现了那么多新的现象,我很佩服你们,那一开始我们同学提出的那么多问题中,有哪些问题是我们自己能解决的?”
……
同学们兴奋地交流着。由于时间关系,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分别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如蜗牛的种类,营养价值等问题,可以从书上或网上去查找。同时也告诉学生网上的内容很多,我们并不一定都能看懂,可能更多的内容需要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不断地去领悟 。另一类问题,如蜗牛能拉多重物体?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解决。
“同学们,今天的马上就要结束了。想想看通过今天这节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本领或方法?”
“观察的方法,可直接观察,也可借助工具观察。”“感知一个新的生物体,要从外部形态特征开始,然后通过一些干扰实验的设计探究它的各种器官的功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并且要有目的。”“观察一定要仔细,一丝不苟,要耐心、细心!”“还要学会能够从观察到的现象推知实验的结果。”……
“对,今天这节的主题就是观察蜗牛(接近尾声,老师才点题),重点是以蜗牛为代表掌握观察的方法,以利于大家对蚯蚓,蚂蚁等一些生物体的观察。其实,我也要感谢大家,通过你们的参与让我对蜗牛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那么这个蜗牛就作为小礼物奖励给你们每个小组吧!不过我还有两个要求:1、把它养好,比一比,哪一小组养得最好。2、继续做一个有关蜗牛的探究实验,探究的主题可以是刚才大家提出的,但还没得及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新生成的?也可以是从老师提供的题中选一个(老师展示事先准备的一些相关小题)。”
同学们走出了教室,似乎却又走进了更深入、更广阔的生物世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52438.html

相关阅读:观察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