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教学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复习教学案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5、列举魏晋时期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

方法:

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忆、想象归纳等,从整体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特点。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在整个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统一,有分裂,但统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

重点

本单元基础知识

难点

理清本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知识主线,学会引导学生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正确评价曹操等人,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明确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师:复习导入。

生:整体把握

自主探究

基础自查

一、三国鼎立(完成知识结构)

1.主要战役表格

主要战役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和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表格

主要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经济发展

二、江南经济的开发(完成重点知识的准确回答):

1、 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西晋统一全国是在哪年?

2、 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耗竭了西晋国力的事是什么?它是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

3、 西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开始于何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有何影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在何时?

4、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如何?有何影响?

三、北方民族的融合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何时统一北方?

2、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3.北魏孝帝改革的社会背景如何?简述其主要内容和影响。

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以及价值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次…领先世界 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写出的字,或…或…《兰亭序》

有“…”王羲之被……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石窟艺术

北朝

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

生:自主温故,独立完成,竞争合作,

师:巡回各组间,个别辅导,提供答案。

生:依据答案自我评价制定评价标准,查漏补缺,完善自我,评优树先

师:提示易错点

生:合作温故

师:抽查复习情况根据组长的反馈提出新问题引导生回顾重点,采用抢答法、男女生竞争法、小组对抗法等多样形式激励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强化记忆、理解记忆、合作记忆的目的。

师:解答生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剖析重难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试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

2.江南经济开发的条、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学探)

3.如何评价北魏孝帝改革(从背景、意义方面)

背景:在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大背景下,孝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意义: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评价:孝帝改革是北方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北方长期以两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结果,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作了。北魏统治者改革的主观动机,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其手段强调同化,但由于改革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客观历史趋势,因而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四次短暂的统一,分析其统一的原因及影响。

生: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知识重点,加深记忆。

师:重点讲解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提供参考答案。

拓展延伸

考点透视

本单元的命题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魏孝帝改革,江南经济的开发。中考在本单元出现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海峡两岸交往的深入,北魏孝帝改革和卫温率船队到夷洲将成为命题的热点。

师: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相互渗透

反思完善

知识简单化、明了化(学生:参考老师平时上时的板书提纲分组完成,绘制单元知识结构。要求精炼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组展示

师:比较选出有代表性的在班内展览或者在黑板上板书最好的一幅作品。)

达标测评

中考演练--------直击中考,冲刺中考

1.(2008年,长沙)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2.(2008年,泰州)在历史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3.(2009年,临沂模拟)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4.(2008年,湖南岳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北魏孝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

A.建立统一国家 B.创立科举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民族融合

5.(2008年,临沂)阅读下列,回答问题:

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右图)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用木、石等 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请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本届奥运会期间的艺表演或宣传设计两项活动。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解析: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回答该问题的关键是要将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在仔细观察、判断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答案:(1)书法,印(雕刻、雕塑),舞蹈,绘画。

(2)书法:王羲之。绘画:顾恺之,

(3)舞蹈,诗词朗诵,书画展,雕塑展,印展等

实战演练(略)--------检测巩固,闯关训练。

单元讲义

1、师针对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答,提供参考答案

2、师传授做题方法

重点讲解材料题的做法:

①先浏览问题,阅读材料,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
②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观点,引出处等);
③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教材;
④紧扣题意,认真作答.作答时还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概括材料观点;引用教材观点和材料回答;引导生得出正确答案。

教后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52827.html

相关阅读: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在社会的舞台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