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规划建议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一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随着时间流逝,2011年初一期末考试马上就要来临了。这次期末考试是初一学生进入初中以来遇到的第二次比较正式的考试,而相对于两个多月前的期中考试而言,这一个月后的期末考试更像是一个阶段总结。因此,希望无论是在备考还是真正考试或是考试完毕自我反思的阶段,各位同学都将它当做一次检验自己的机会。事实上,在初中阶段,这样正式地给自己做一个阶段总结的机会并不多,在这个总结中,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弱点,明确以后的学习方向。这次期末考试的复习,希望大家也带着这个心态来看如下建议,有了这个意识,我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大。

初一上期末考试的试卷主要可分成五个板块:选择题,综合性学习,古文填空及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大家应该将复习重点放在古文填空及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三个板块。另两个板块当然不能丢,但相对比前三个板块容易。下面依次来说。

一、古文填空与阅读

古文填空与阅读主要包括古诗文背默,名著阅读及文言文阅读三部分,这些基本是死东西,平时老师上课都强调过,除了背诵别无他法。建议在这一个多月制定一个背诵计划,如每天背诵一篇要求背诵的文章(现代文,诗歌,文言文),在背诵文言文的时候,需明确每一句原文的翻译。将这个背诵计划实施两遍,你会发现这个版块的满分就是为你准备的。丰盛的午餐永远只等待有准备的人,同学们,努力的时刻到了。

二、现代文阅读

初一初二阶段,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课内与课外两个部分。

课内现代文阅读中,必考的是文学类现代文阅读,这一块考察的基本是平时上课教师所重点提到的课文以及关于这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上课笔记。除此之外,少部分学校可能会考到一篇说明文,但即使考到说明文,也肯定是课内的,因此重点还是课文加笔记。

课外现代文阅读建议以题型训练为主。重点复习的题型如下:1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这个概括可能是整篇文章的概括,也可能是根据文章的行文思路先给文章分层,再概括局部内容。2 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包括观点,情感,褒贬及人物的精神品质。)3 信息筛选。4 关键字词与句子的理解。这四种题型都基本在暑期及秋季班的课上讲过。复习的形式,建议大家拿出以前用过的讲义,重新将涉及到这个题型的题做一遍(题型上课都分析过,记过笔记的同学,你会发现笔记肯定是很有用的。)真正练习时,做到不看笔记也能完整说出这几种具体题的思路的程度即可。

三、作文

作文这一块,从两个方面准备。

一是审题训练,建议找暑期班的“作文的审题”这一讲的笔记进行复习,审题在作文评分标准的重要性绝对不能低估。

二是素材的完善,从上初一到现在为止,每个同学应多多少少写过十来篇作文了,手中的素材至少有五六个,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可将着重点放在素材的完善上。所谓素材的完善,从两方面准备,首先挖掘素材的内涵,概括每个素材可用的所有主题,即分析一下“现有素材除了用在已写过的主题中,是否还能用于其他主题”。其次完善素材的细节,分析已有素材可以在哪些部分进行细节的完善,可针对性地对每个素材进行细节扩充。

建议大家将接下来一个多月的复习重点放在如上三个板块,同时抽出少量时间按照如下的规划进行另外两个板块的复习。

选择题

选择题看似内容非常多,其题型却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以积累为主导的,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成语俗语,文学常识五个知识点,一类方法性较强,包括关联词,语意衔接,修辞,标点,病句辨析五个知识点。

对于前五个,在初一阶段是比较好复习的,最好能够将每篇课文细读一遍,找出其中拿不准的字,熟记其音形义;找出其中的成语,熟记其意义与感情色彩,最后明确每篇课文的文学常识所在(包括作者,朝代,作品集,作品主要内容,作品主人公等)。

对于后五个,建议系统做一些专项练习。因为方法性强的知识点,只有在一定数量的练习基础之上,才会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建议这后五个知识点每一个各熟练地练习十道以上的题,熟练到明确每一个选项的正误原因。这样练习完毕之后,这五个知识点的题想错都难。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在初一阶段相对来说考的简单,建议找五到十道系统的题(所谓系统的题,即是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大题,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下设几个小题的形式)。因现阶段初一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题相对陌生。所以在复习中,以熟悉题型为主,几种题型熟悉完毕,同时熟悉其答案格式后,基本能应付初一上期末考试的综合性学习的题。当然,之后还需要系统总结各种综合性学习题型的答题技巧。

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时间,单凭考前一天进行突击,是没办法取得好成绩的。因此,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制定一个符合自身特点语文复习规划,预祝大家期末大捷!

作者简介:钟欣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凭借工作中专门的教研工作及精心备课保证授课思路的清晰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授课过程强调学生思维方式的掌握和理解。在授课过程给予学生各种中国文化及文学知识的“加餐”,确保课堂的趣味性。

转载提示:请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如需转载,请注释来源于“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及作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53370.html

相关阅读:初一学习方法:初一学生 要做好“初小衔接”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