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教学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4年江苏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教学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
3.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A.乘汽车 B.坐轿子 C.乘船 D.坐火车
唐太宗有句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据此回答4—5题。
4.“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5.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的意见。崔?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6.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8.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0.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
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1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3.吐蕃人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彝族 D.白族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②唐朝时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③唐都洛阳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④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联系⑤玄奘西行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1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
16.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二.解析题:
17.阅读下列,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①,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②、国内民族融合③、文化辉煌。
(1) “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3分)



(2)从材料出发,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只提问,不作答)(2分)
问题:

18.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的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4分)

(2)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请你概要描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状况。(3分)

(3)电视剧《西?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一个历史人物原型创作的?他为唐朝与哪个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从他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3分)

19.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2分)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分)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2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2分)

CCCBBACADADBBBCc
[参考答案]
17.(l)①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史称“开元盛世”等。(2分)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类西游等。(2分)③文成公主人藏;文城公主嫁到吐善;西北各部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2分)(答案可不拘泥于以上表述,只要依据题意、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共6分)。
(2)你怎样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等。
18.(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任用贤才,虚心纳?;完善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开放的对处政策。
(2)唐玄宗,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3)玄奘,天竺(或印度)不畏难险
19.(1)科举制度;隋朝。(2分)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2分)
20.(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63735.html

相关阅读:2018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测试题(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