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2
第2课 皇帝的新装…………………………………………………………4
第3课金鸟…………………………………………………………………6
第4课牛郎织女……………………………………………………………7
第5课小溪流的歌…………………………………………………………8
第一单元测试题……………………………………………………………9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2
第7课拣麦穗………………………………………………………………14
第8课爸爸花儿落了………………………………………………………17
第9课童年…………………………………………………………………18
第10课童稚记趣…………………………………………………………20
第二单元测试题……………………………………………………………21
第11课送董邵南序………………………………………………………24
第12课父亲的谜语………………………………………………………26
第13课我的母亲…………………………………………………………28
第14课合欢树 ……………………………………………………………30
第15课麦琪的礼物………………………………………………………32
第三单元测试题……………………………………………………………33
期中测试……………………………………………………………………37
第16课春…………………………………………………………………40
第17课济南的冬天………………………………………………………43
第18课秋颂………………………………………………………………45
第19课四季交响曲………………………………………………………47
第20课与朱元书…………………………………………………………49
第四单元测试题…………………………………………………………50
第21课<<论语>>十则…………………………………………………53
第22课为学……………………………………………………………54
第23课论读书……………………………………………………………56
第24课我的“长生果” …………………………………………………57
第25课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59
第五单元测试题…………………………………………………………61
第26课悬崖边的树……………………………………………………64
第27课根…………………………………………………………………65
第28课露…………………………………………………………………67
第29课木兰诗…………………………………………………………68
第30课陌上桑…………………………………………………………69
第六单元测试题…………………………………………………………70
第一次月考卷……………………………………………………………74
第二次月考卷……………………………………………………………77
第三次月考卷……………………………………………………………80
第四次月考卷……………………………………………………………83
期末测试…………………………………………………………………87
参考答案…………………………………………………………………91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学习目标
1、培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背诵这三则神话。
第一课时练习
一、 积累整合
1(3-5按原文)
(1)《女娲补天》是一篇--------(体裁),和女娲相关的另一个传说是---------------------。
(2)《夸父逐日》选自--------------- “逐日”是-----------之意。“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 。
(3)火滥炎而不灭 ------------------------- 。
(4)猛兽食颛民 ----------------------------- 。
(5)女娲游于东海,------------- ,------------------------ 。
2给下列字注音。
女娲 ( ) 滥炎( ) 颛民 ( ) 鸷鸟 ( )
夸父 ( ) 柘木( ) 淫水涸( )溺而不返 ( )
以堙于东海 ( )
二、 思考与探究
(一) 本科的三则神话,完成下列各题。
1、 女娲补天的故事表现了“人定胜天”的主题,试试看你能否在文中找出那些句子表现这一主题?
----------------------------------------------------------------------------------------
2、 古代神话故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请你谈谈对《夸父追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理解。
---------------------------------------------------------------------------------------------------------------------------------------
3、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如果精卫真把东海填平,世界会怎么样?
---------------------------------------------------------------------------------------------------------------------------------
4、 你最喜欢三个主人公中的哪一个? 为什么?
---------------------------------------------------------------------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_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给下列字注音。
攫 ( )冀( )狡( )济( )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废 ------- (2)滥 ------(3)济 -----------(4)涸---------------
3、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用文中原句回答)
----------------------------------------------------------------------------
4、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那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
5、在中国历史上真有女娲这个人吗?为什么要写她?
----------------------------------------------------------------------
第二课时 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在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巍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息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林,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了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 本文紧紧围绕一个“变”字在描述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请分别概括每一次“变”给宇宙带来的结果?
――――――――――――――――――
2、 盘古是一位神话了的人。阅读本文,找出那些地方是把它当作人来写,哪些地方又是把他当作神来写?
――――――――――――――――――――――――――――
3、 这篇神话是按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的,为什么前面两次用“过了十万八千年”的确数,而第三次却写道“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作概数呢?
――――――――――――――――――――――――――――
4、 从文中看出“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
5、 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
第2课 皇帝的新装
学习目标:
1、 故事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并分析童话中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
3、 认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妄。
第一课时练习
一、积累整合:
1、《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____国的_____。他的一生创作了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包括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钦差 ( ) 愚蠢( ) 头衔( ) 骇人听闻( )
滑jī( ) bì( )下 忙lù( ) xūn( )章
3、解释下列词语。
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求药的人,都看不见衣服。
称职:__________
⑵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骇人听闻:___________
⑶“这布是华丽的!精妙的!无双的!”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看。
随声附和: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新装”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个动词,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__新装??__新装???__新装??__新装??___新装
2、全文是围绕一个“骗”字来展开情节的,那么文中的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来活动的呢?请用一个动词来填充。
骗子__骗??皇帝__骗??-大臣__骗???百姓__骗???小孩__骗__
3、评价人物,请试着把下面空格补充完整。
一个_____的皇帝。
一些_____的大臣。
一个_____的小孩儿。
4、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阅读课文“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织布机违心称赞布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句子“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可见骗子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说皇帝的官员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官职和地位,因而不敢轻易说真话的话,那么普通百姓又是因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皇帝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听到了小孩子的真话后,表现他们胆小怕事的两处地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孩子为什么说真话?这给我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象一下皇帝听到议论之后的反应,请写下来。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众目睽睽之下,皇帝竟然光着身子在街上游行,然而竟没有人敢指出来,最后还是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如果当时你也在旁边观看游行,你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练习
(二)猪王照相
猪王觉得自己的嘴唇太厚,每次照相时,他都要想方设法挡住嘴。照相主要是照脸,而嘴又恰好在脸上。照脸不照嘴,这对摄影师来说,真是一大难题。
猪王换了不计其数的摄影师。
最令猪王满意的一张照片是这样构思布局的:猪王正在阅读一本书,书恰到好处地挡住了猪王的嘴。而猪王优美的眼睛,则突出地体现在照片上。猪王的眼睛是天生的三眼皮――双眼皮再加一道。世界上流行双眼皮,要不怎么有人不惜动刀使用武力获得双眼皮呢!猪王将这张照片定为自己的领袖标准像,悬挂在猪家族的千家万户。
这天,幕僚呈给猪王一张报纸。
报载:厚嘴唇成为当今美容新潮。女性纷纷加厚自己的嘴唇,她们请美容师往她们的嘴唇里注射一种叫做“固胶原”的液体,以使嘴唇凸厚起来。另据报道,单眼皮最近开始受到世人的青睐。
猪王急传摄影师。
摄影师携带各种摄影器材火速进宫。
猪王吩咐重拍他的领袖像。
要求是突出嘴,遮挡眼睛。
摄影师给猪王戴上一副墨镜,又利用光线极力突出猪王嘴唇的厚度。
猪王对自己新的领袖像非常满意,他命令幕僚们去千家万户更换他的领袖像,还要求将他的旧领袖像全部销毁。
一位幕僚建议将猪王的旧领袖像保存起来,他认为几年后世界上又会时兴薄嘴唇和多层眼皮,他还说地球上的生物就是通过这样来回折腾着玩获得生命的乐趣的。
幕僚的进谏使猪王陷入沉思,他突然觉得这不叫话。生命的真正乐趣应该是不随波逐流。
猪王决定照一张全身裸体像,把自己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暴露无遗,不管是丑还是美何况今天丑明天就是美,今天美明天就是丑。自己就是自己。以不变应万变。
当摄影师按下快门时,猪王感到痛快。
这张照片被猪王定为自己的领袖标准像,发放到猪家族的所有家庭悬挂。
据说,这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领袖像。
1、猪王为何“突然觉得这不叫放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猪王的全身裸体像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领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话的最大特点是丰富奇特的想象,本文的“神来之笔”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猪王照相>>和<<皇帝的新装>>中两个统治者的形象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 金鸟
学习目标:
1、了解童话的文体特点,理解想象和夸张的作用
2、把掌故事情节,领悟作者的意图
3、训练分角色朗读能力,提升复述能力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打鼾( )饶赦( )赎罪( )斫下( )
恐吓( )刹那( )喧哗( )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忘恩负义:――――――――――――――――――――――
(2)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究
1、为什么只有小儿子才会发现丢失金苹果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狐狸为什么要帮小王子呢?那小狐狸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哥哥和小王子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出小王子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狐狸的愿望是王子将自己身射死,割下头和爪子,好破除施在自己身上的魔法,这个愿望在它遇见小王子甚至遇见大王子,就可以实现,但狐狸在那时缺央求他们别杀死自己。这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狐狸听了鸽子的话,诧异地问道:“是谁教你说的这些话,你可以
告诉我么?”
鸽子说道:“白鹤先生刚才到这里来过。这些话,就是它教我说的。
现在,它到河畔消遣去了。”
狡猾的狐狸沉默了片刻,计上心来,立刻跑到河畔,会见了白鹤。
它笑容满面地对白鹤说:“白鹤先生早安!我请问你,当暴风由左面吹
来的时候,你的头放在什么地方?”
白鹤答道:“我把头转到右边去。”
狐狸问道:“倘若暴风雨由右面吹来呢?”
白鹤答道:“那自然是转到左边去了。”
狐狸问道:“倘若暴风雨由四面八方吹来的时候,你又怎么办呢?”
白鹤答道:“我可以把头藏在翅膀底下。”
狐狸说道:“把头躲在翅膀底下,那不是容易的事吧?”
白鹤说道:“那是最容易不过的。”
狐狸赞扬白鹤道:“你真算是得天独厚了。你立刻可以懂的事,尽
够我们去学一年;你所能做的,我们却不能做啊!把头藏在翅膀底下,
躲避风雨,这是何等的幸福!真值得羡慕了!现在,请你做一次给我看
看吧!”
这时,白鹤被它捧得飘飘然,立刻把头伸到翅膀里面,心想能使狐
狸更加羡慕不已。狐狸趁此机会,用力扑过去,正抓住白鹤的咽喉。狐
狸高声喊道:“白鹤先生!你自己害了自己,你还不知道。你能够做鸽
子的参谋,去计划一切事情,为什么你却死在敌人的手里?”
于是,狐狸饱餐一顿,得意洋洋地归去了。
1、“狡猾的狐狸沉默了片刻,计上心来”,从这段文字来看,狐狸的“计”是什么?
――――――――――――――――――――――――
2、“狐狸赞扬白鹤道:“你真是得天独厚了。”“得天独厚”的愿意是什么?狐狸在这里说白鹤得天独厚是指什么而言的?用的是怎样的口气?
――――――――――――――――――――――――
3、狐狸最后说:“你能够做鸽子的参谋,去计划一切事情。为什么你自己却死在敌人的手里?”你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吗?
――――――――――――――――――――――――
4.白鹤的死,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5.这里对白鹤和狐狸主要采用的是什么?(A.语言 B.心理 C.动作)
对白鹤是___描写,对狐狸是____描写。
第4课 牛郎织女
学习目标:
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体会文章的语气特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寄托的精神。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字注音。
牛虻( ) 山峦( ) 梭子( ) 瞌睡( )
拗( )不过 落下( ) 酿造( )
2、用心体会下列加点的词的作用。
(1)、他老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和形容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
文中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究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它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这是因为它有进步的主题和积极的教育意义。故事中牛郎和织女、王母娘娘分别是什么阶层的化身?他们之间的斗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
2、有人说,每年七月七日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就能听到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想像一下,牛郎织女会说些什么?
谈到儿女:________________。
谈到老牛:________________。
谈到王母:________________。
谈到将来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
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主不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嗯。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多想??我想当爷爷!”
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的作业!”
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1、这三个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心愿?如果有,这个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绿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星期天是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描写,文中“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儿”一句运用的手法有____,作用是____。
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试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篇童话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 小溪流的歌
学习目标:
1、了解童话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溪的精神。
3、感受对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积累整合
1、请为加点字注音。
阻碍( ) 眺望( ) 牢骚( ) 石滩( )
蹬开( ) 朽烂( ) 沉淀(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小溪流的歌在这样无尽无止,他们歌是永远喝不完的。( )
②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云峰。( )
③他兴致勃勃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 )
二、思考与?究
1、中“枯树林庄”“乌鸦”“泥沙”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物?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样的关系?
――――――――――――――――――
2、如果把题目改为“小溪流的成长?行不行?为什么?
――――――――――――――――――
3、想一想,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怎样渡过?
――――――――――――――――――――――
三、课外拓展
两只小鸡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公鸡叫喔喔,母鸡叫咯咯。母鸡下了一个黄色的蛋,孵出了一只金黄色的小鸡,小鸡的爸爸管它叫小唧唧.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飞来一只凶恶的老鹰,把鸡妈妈叼走了,从此小唧唧成了可怜的孤儿。公鸡领来了另一只母鸡,名字叫科科。母鸡科科下了一个黑色的蛋,孵出一只黑色的小鸡,它说:“我们得给这只小鸡取一个又美又长的名字。于是它们给小黑鸡取了一名字叫做:我们的小姣姣蓝眼睛绿嘴壳红冠子飞毛腿机灵的脑袋乌黑的羽毛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可真是又美又长,害得家人和邻居花了老长时间才记住。
两只小鸡在一起生活着。小黄鸡老得干活,而小黑鸡呢?谁也不撵它去干活。大家一想到要念这么长的一个名字,宁可叫小黄鸡小唧唧来得痛快省事。
“小唧唧,去弄点儿水来!”
“小唧唧,去挖几条蚯蚓来!”
“小唧唧,去捉些小虫子来!”
“小唧唧,把存的米晒晒!”
长名字的小黑鸡一天到晚只顾晒太阳,啥也不干。
有一回,一只狐狸溜进院子里,抓住了小黄鸡,
公鸡爸爸忙叫道:“小唧唧被狐狸抓着啦!”
狗、猪和山羊闻声赶来追狐狸,狐狸吓得忙把小黄鸡放下跑掉了。
第二天,狐狸又来了,抓住了小黑鸡,被母鸡妈妈看见了,它忙叫喊道:
“我们的小姣姣蓝眼睛绿嘴壳红冠子飞毛腿机灵的脑袋乌黑的羽毛爸爸妈妈的小宝贝被狐狸抓住啦!”
还没等它把这个罗嗦、又长又美的名字说全,狐狸早已把小黑鸡拖跑吞吃了。
结果小黑鸡就因为名字太长太美而落得个短命的下场.
1、 小黄鸡和小黑鸡的名字有何区别?这样的名字先后带给它们的又是什么不同的遭遇?
――――――――――――――――――――――――――――――――
2、 小黑鸡、小黑鸡的父母、小黄鸡、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呢?
――――――――――――――――――――――――――
3、 阅读完这篇童话,你有哪些感受呢?不妨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
―――――――――――――――――――――――――――――――――――――
七年级语文(上)单元测评卷
第一单元
题目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1―4题,14分)
1、下面的横线上把唐朝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补充完整。(3分)
杨花落尽子规蹄,-------------------------。----------------------------,------------------------------。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题2分,共4分)
(1)《精卫填海》中,描写其形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浣溪沙》中写中午时分天气炎热,身体困倦的诗句是-------------------------------,----------------------------。
3、哈利波特的形象是_国女作家-------------创造的。请写出一个其中的故事情节:-----------------------------------------------
4、仿写句子
例句:除夏夜,溪水哗哗如歌,就像天上淌来的音乐,丁丁冬冬穿过越我们的心扉,淌进心的深处。
-------------------------------------------------------------------------------------------------------------------------------------------------------------------------------。
第二部分
(5―20题,4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身材高大的夸父,立下宏愿,决心去追赶太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夸父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也握着两条黄蛇,随身还携带一根手杖。一天,太阳升起来了,他迈开大步追去,一直追到禺谷。传说禺谷是太阳休息的地方。太阳落到这里洗浴后,就在巨大无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来,这时只见一团巨大红亮得火球就在眼前,夸父已进入太阳的光轮,完全处在光明的包围中,当他正在庆幸自己的胜利时,他感到极度口渴。于是他俯下身子,大口大口地黄河、渭河里的水,几下就把两条河里的水喝干了,可还是口渴难忍。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泽的水,打泽是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可是夸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山一样倒了下来。手杖丢落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
5、请给这个神话故事拟个题目:-------------------(2分)
6、文中塑造夸父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
7、你认为文中夸父是怎样一个人?(3分)
------------------------------------------------------------------------------------
8、神话一般在写作手法上往往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结合这则神话,谈谈这种守法的运用。
--------------------------------------------------------------------------------------------------------------------
-----------------------------------------------------------
9、这则神话故事体现原始先民什么的精神?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狼落狗舍
狼在黑夜里来打劫羊棚,却落入了狗舍;狗舍立刻像白天一样骚动起来;猎狗嗅到敌人老灰狼就在近旁,涌到狗舍门口,逼上前去迎战。
“喂,伙计们,有贼!有贼!”管狗的人喊道。院子的门关上了,立刻都上了门闩,这块地方顿时乱得像个地狱。“拿火来!”于是有人跑去拿了火把。
狼在角落里坐着,它的硬硬的灰色背脊躲在那儿正合适,它露出可怕的牙齿,竖起硬毛,瞪着眼睛,好像当场就能把大家吃掉似的。然而,跟猎狗们打交道,可得放聪明点儿,可不能来这么一手。总而言之,这是十分明白的,今儿个夜里可没有不花钱的羊肉好吃。狡猾的老狼觉得应该进行谈判,它油嘴滑舌地开口说道:“我的朋友,何必这样吵吵闹闹呢?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的长久失掉联络的同胞兄弟!我是来签订和约的,你们何必这样气势汹汹呢?让我们大家把往事一笔勾销吧,我们来订立同盟,我不光是不来惊动你们的羊群,而且情愿替羊群打抱不平,我们狼有的是信用,我发誓……
“对不起,可没有那样便宜的事儿。”管理猎狗的头儿打断它的话,说道,“如果你是灰色的,我可是白发苍苍了。我老早有根有据地看透了狼的本性,我对付狼的办法已经“屡试不爽:绝对不跟狼讲和,除非把它的皮撕掉!”
于是他立刻放出一群猎狗,向狼直扑上去……
10、第一段中的动词用得很精彩,试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3分)
------------------------------------------------------------------------------------------------
11、第二、三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有:------------------、-----------------、-------------------(3分)
1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油嘴滑舌:--------------------------------------------------------------------
屡试不爽:------------------------------------------------------------------------
13、“总而言之,这是十分明白的,今儿个夜里可没有不花钱的羊肉好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
14、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人是谁的孩子
一只由人驾驶的小飞船,在昏暗的天幕背景下,喷吐着鲜红的火舌,离开了地球,离开了太阳系……
这是全世界最愉快的一天。从这天起,人类走出了地球的怀抱,走向遥远的星球,去和那里的“星球人”拥抱。
几十万同胞欢呼着,庆贺科学的伟大胜利。就连通红的太阳也甜蜜的笑了。
矮胖子地球无限感慨地说:“多好啊!我要永远记住这一天。在这一天里,我的孩子离开了我,独立于世界了。”
太阳透过一亿四千万公里的距离,听到了地球的话。他很不满意地说:“人是我的孩子,没有温暖阳光的哺育,他们怎么能够出生呢?怎么能长大呢?又怎么能飞到远方的星球去呢?”
地球自然很不服气,她反驳说:“人是我的孩子!没有土壤人不能劳作,没有空气人无法呼吸,没有水人难以生存……:”
太阳打断地球的话说:“有水无太阳,长不出庄稼,没有粮食人会饿死;有土无太阳,看不清世界,没有光明人不能活动;有氧气无太阳,得不到温暖,没有热量人会冻死……更重要的是,没有我强大力量的束缚,你不知早已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说着,他哈哈大笑起来。
“难道非有你不可?不要忘记,我的吸引力也束缚着你!”地球的脑袋气鼓鼓的,蓝色的肌肉――海洋,咆哮起来,发出可怕的声响。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三王星(即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太阳系的其他成员都吓坏了,他们生怕地球与太阳之间发生冲突,纷纷劝阻对方。高傲的地球不以为然,她横起脑袋,不时地自转,以显示自己的威严。
太阳并没有生气,仍然把红彤彤的胡子吹起来,飘在空中,他的个头终究要比地球大一百三十万倍,以大欺小是不可能的。此时,他想起了诗人的话:“太阳啊!我们所有的生物都是你的孩子,在你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
太阳慢悠悠的吟诗,地球听了更恼火,他也找出了人类赞美的语言:“地球啊!我们所有生物都是你的孩子,我们在你的怀抱了幸福生活。”
……
欢送的人群听到太阳与地球的争吵,很是好笑,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太阳的光和热,我们人类不能起源和繁衍;没有地球的水、空气和土壤,我们人类不能生长和发育。让我们来说句公道话吧:
“太阳――我们的父亲,地球――我们的母亲,人们永远是你们的子孙。”
地球和太阳停止了争吵,人类也很高兴。人们公正的裁决,使太阳和地球和睦相处。
现在,大家又回过头去,凝望那消失在苍穹的飞船,祝福驾驶员一路平安。
15、本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3分)
答:
16、是什么引发了地球与太阳的争吵?(2分)
答:
17、说太阳是我们的父亲,原因是__________;说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说人类永远是太阳和地球的子孙,原因是___________。(3分)
18、对于地球、太阳的争吵,为什么最终由人类做出“最终裁决”(3分)
答:
19、本文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
20、从太阳和地球的争吵中,你受到哪些启示?(3分)
答:
21、
假如皇帝有行完毕后,在宫门口遇到那两个骗子,情形又将如何?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2、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但主旨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本文语言的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
第一课时作业
一、积累整合。
1、 鲁迅,原名____,字____,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家___家____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
2、不必说___的菜畦,____石井栏,____皂荚树,____的桑椹;___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_的黄峰伏在菜花上,____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_____向云霄里云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鉴赏()拗过去()蝉蜕()宿儒()枇名()确凿()桑椹()菜畦()
二、思考与探究
1、 全文表现了“我”童年时怎样的生活情趣?
――――――――――――――――――――――――
2、 美女蛇的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3、 文中详写“雪地捕鸟”一段有什么特殊用意?
――――――――――――――――――――――――――
4、 文章描绘百草园时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比较一下,把这词去掉有何不同?并请你模仿这个铺句式写一段话。
――――――――――――――――――――――――――
5、 你怎样看待“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你认为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理想中的中学校与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一)______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______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______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______无限趣味。______在这里低唱,______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文中的横线填上词语。
2、 这段文字描绘百草园景物,详写的是___,略写的是____。
3全段描写采用了___顺序。两个“不必说”内容是先由___写到___,然后由____到____再到____。条理非常清楚。
4、文段写动物是从____、____两方面来写,其中用“伏”字写出了黄峰的___态,用“窜”、“喷”写出了叫天子和斑蝥的___态,十分生动有趣。
6、“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童年时代的四件趣事:___、___、_____、摘覆盆子。
7、摘出文中描绘动植物形、声、色、味的句子各一句。
形:
声:
色:
味:
8、 中写我“拔何首乌”主要表现了什么?请简答。
-----------------------------------------------------------------------
9、 段文字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内容?
--------------------------------------------------------------
第二课时作业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给孩子一片空间
章智伟
①在2003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zhuàn_____写的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音》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②蜜蜂只能靠翅膀的振动来发声――生物学界一直这么认为,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上也一直这么认为。但12岁的聂利却推翻了这一似乎已经铁定的“真理”。她通过认真的实验,仔细的观察,用事实证明:蜜蜂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它有自己的发声器官。
③一个小学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为什么那么多的生物学家、教授、学者都没有发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样一个事实,而被小聂利发现了呢?这恐怕是与聂利具有一种怀疑与创新的精神有关。12岁的她大概还没有受到太多僵化的所谓“标准”的束缚,她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敢于怀疑“大人”所不敢怀疑的科学定律。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善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发现了这一真正的“真理”。
④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有着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标准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在老师的“精心调教”下,一个个都如从模具中浇铸出来的模型一样,标标准准,规规矩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大多数孩子应有的童趣、想象力早已消磨殆尽。许多孩子根本不会甚至不愿意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更谈不上要他们去怀疑、去创新了。
⑤“初生牛犊不怕虎。”聂利的发现给我们的教育提了一个醒:教育需要培养怀疑精神,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古斯曼说:“传统教育的诸因素在小学的最初几年里,就yì___制了儿童身上先天的创造能力,在差不多四年的将他们的思想纳入成人轨道的努力之后,到了十岁,在许多儿童身上,那种思考的自发性,那些闪光的想法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兴趣,都已经消失了。”他说得非常对,在我们的标准和规矩的束缚下,有时候孩子们身上迸发出的微弱的一点怀疑、创新的火花也会被大人所谓的“权威”所扑灭。
⑥雪融化了是春天――多么美妙的想象啊!倾听蚕宝宝的呼噜声――多么有创意的构想啊!笔者认为,这是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眼光看到的,特有的耳朵听到的。这的确是大人们所没有的“特异功能”――童眼、童耳、童心!
⑦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在“授之以渔”的基础上还要授之以鱼场,给孩子一片空间。这样,他们将会用他们的童眼、童耳、童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zhuàn)____写 (2)(yì)___制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给孩子一片空间”这句话的含义?
3、文章第(3)段的画线有什么作用?
4、从全文来看,12的小学生聂利为什么能有这么重大的发现?
5、文章第(4)段论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6、文章第(5)段引用古斯曼的话有什么作用?
7、“雪融化了春天”,“倾听蚕宝宝的呼噜声”这些充满美妙想象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请你也发挥想象,写出一个这样的语句。
---------------------------------------------------------------------------------------------------------------
--------------------------------------------------------------------------------------------------------
-------------------------------------------------------------------------------------------------
第7课 拣麦穗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重要词语。
2把握人物的个性,语气, 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故事线索,学习作者安排故事情节的手法。
第一课时作业
一、积累整合
1下列加点字注音
积攒 ( )戏谑( ) 大言不惭 蹒跚( ) ( ) 土坳 ( )步履(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1)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了。”
(2) 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了。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 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的寻找一个梦呢?
(2)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
(3)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4)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
二、思考与探究
1、 文中“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小女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
2、 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
3、 姑娘们拣到了自己想要捡到的东西了吗?她们是如何对待的呢?
-----------------------------------------------------------------------------------------------。
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甲)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乙)我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1、 语段(甲)中三次写到老汉乐(笑)了,他为什么笑?
------------------------------------------------------------------------------------------。
2、 语段(甲)中荷语段(乙)中都写到“我”哭了, “我”为什么“哭”?
------------------------------------------------------------------------------------------。
3、 语段(乙)中“我”为什么常常想念他?又为什么常常想要找到荷包?
------------------------------------------------------------------------------------------。
第二课时作业
一、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续写下面的句子。
(1) 春天的风―――――――――――――――――
(2) 漫天的大雪――――――――――――――――
(3) 梦,―――――――――――――――――――
(4) 牵牛花开放了,――――――――――――――
三、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⑴听母亲说话,不期然就有一种惊喜在心。
⑵母校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文化”于她应该是个不明不白的东西。可 是有一天,她也这样说了:“十年寒窗苦。读书做文章,哪里就比干力气活轻松?”
⑶另一次是劝架,她对邻居说:“谁无过错?又不是孔圣人!”
⑷提到村里的一位教师,则用“好文章”这样的赞语,还说他“写得一笔好字”。可是我说了,母亲是不识字的。
⑸母亲至今把味精说成“味之素”,一切的报纸都是“申报”。这“味之素”三个字写下来,远比“味精”二字文
气,也更有文字之美。“申报”则使人想起旧上海,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也似乎依然给人一种“文化”的联想。
⑹母亲年轻时曾在大户人家当奶妈,据她说那一家是“书香门第”。有一次母亲谈天谈得很高兴了,报出进士的前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顺序居然不错,我想这是她在“书香门第”当奶妈长的见识。待说到那一家的兴盛,母亲神情十分那肃然,说:“那可了得!过完年你去看,一共有六只书箱出门!”这话的意思是,这家有六个人在外读书或做事。
⑺我小时候,中午放学回家,要是饭桌上没有一只我吃惯了的荷包蛋,我是坚决不吃饭的。这时我的母亲总是做出吃惊的样子,说:“小官人!你脾气这样大,中了状元回来了?”说这话的时候,也已决定为我补上一个荷包蛋,只是对我读书还没读出名堂就发脾气,很是不满。大约她认为,要是有一天我真中了状元,倒是可以发脾气的。
⑻“小官人”是以前母亲对我的称呼,直到我结婚后才改喊我的名字。现在我想起这一节,心里也依然感动。
⑼及至我的儿子也上学了,母亲也一样十分重视,常常弯腰在那里看她写字,很是要指导他一番的样子,但也终于只是说:“身子要坐正,字要写端正。”
⑽有一次我外数天回家,母亲很郑重地交给我一页纸,说:“这是你写的文章吧?我扫地扫到的。”我看了看,告诉她这一页是没用的,随手扔了,母亲却又是一愣。
⑾我明白她这一愣的意思。要是早几十年,即便是没有用的字纸,母亲也断不容许乱扔的。因为她懂得“敬惜字纸”的道理。现在外面,印着字的纸片到处都是,那上面究竟有没有“文化”,倒也令人怀疑了。
⑿母亲的语言中有一种品质,那是对文化人的敬重和对文化的向往。
1、请你将能概括母亲语言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
2、第⑵ ~ ⑸自然段提到母亲不识字,但却能说出“十年寒窗苦”这样的话,也能辨出字的优劣,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
----------------------------------------------------------------------。
3、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用与我相关的三件小事来表现母亲的语言特点,请简要概括这几件事(⑺ ~ ⑻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分)
--------------------------------------------------------------------------------------------------------------
--------------------------------------------------------------------------------------------------------------
-------------------------------------------------------------------------------------------------------------
4 、第⑽自然段中能表现母亲态度严肃的词语是--------------------------,段末,母亲一愣的原因是-----------------------------------------------------------------------------------------------------
--------------------------------------------------------------------------------。( 2 分)
5、第一自然段中的“惊喜”一词换成“惊奇”一词好吗,为什么?(2分)
----------------------------------------------------------------------------------------------------------------
--------------------------------------------------------------------------。
6、第(6)自然段中“六只书箱”的意思是“这家有六个人在外读书或做事”,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
7、第(1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
8、每一个同学的父母亲性格是不同的,其你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母亲或父亲性格的特点。(2分)
第8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中的情感, 体会父女间淳朴而真挚的感情。
2、 学习插叙的作用。
3、 关注亲情, 理解父母亲的感情。
一、积累整合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⑴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 )
⑵告别的歌。 ( )
⑶再三叮嘱。 ( )
⑷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
2、你能找出一首赞颂父爱的诗词吗?并谈谈你的理解?
---------------------------------------------------------------------------
----------------------------------------------------------------------------
----------------------------------------------------------------------------------
二、思考与探究。
1、“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深刻含义?
---------------------------------------------------------------------------------。
2、文中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你能写出来吗?
-------------------------------------------------------------------------------- 。
3、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老人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时间: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
2.用文中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____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
-------------------------------------------------------------------------------------------------------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
6.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70782.html
相关阅读:初一语文试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