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课例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j.Co M
《珍珠鸟》课例
教材特点:
《珍珠鸟》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散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冯骥才的《珍珠鸟》为我们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唱出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的爱的颂歌。
学习这篇散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他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还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语言风格。
学生特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散文,有一定的诵读和初步感知的能力。但该班学生的起点较低,语文水平不高,估计会对含蓄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同时自主探究的能力有限,对某些问题可能理解得不深刻。但该班学生也有好胜心,也有想象力,对和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只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思考、合作交流,教学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生实际,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新教材散文教学的特点,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人鸟和谐相处,相互信赖 。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培养关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
课前准备:学生:1、看资料,了解作者,了解珍珠鸟 2、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一组画面(配乐):青山巍巍,流水潺潺,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美文《珍珠鸟》。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了鸟儿,“我”有哪些举动?
2、随着“我”的举动,鸟儿有什么反应?
3、从这些举动中,可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请以小鸟的口吻对“我”说一句话。
三、美读欣赏 学习技巧
朗读、分析、品味词句或段落(配画面、配乐朗读)。
四、合作探究,重点研讨 
(针对课文最后一段研讨,然后请学生看一组图片,以触发更多联想,谈自己的想法。) 问题组:
1、你认为产生“信赖”的基础是什么?
2、若把结尾改为:“珍珠鸟多可爱啊!我们要爱护珍珠鸟!”好不好?
3、文末的感受仅仅指人与鸟的关系吗?
五、 拓展延伸,表达心声 
请学生看图片、读资料,体验反思,为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写一句广告词。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六、欣赏歌曲,激发情感 (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七、布置作业(二者选其一)
1、写一则关于《珍珠鸟》读后感或随笔。
2、请你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像作家一样,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课堂实录片断
三、美读欣赏 学习技巧(朗读、分析、品味词句或段落)
师:谁先来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我读第3自然段(配画面、配乐读第3自然段),“我”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为了不打扰它们,就让它们生活在用吊兰蒙盖的鸟笼里,使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生活在大自然里一样,给它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所以它们的叫声就格外轻松自在,一点也不紧张、害怕了。
生:第4自然段也是:作者给小鸟创造了特别美好的环境,小鸟才会从绿叶中伸出鲜红的小嘴。
师:对!万绿丛中一点红,清新美丽!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为鸟儿营造的绿色的环境,很美。我们把这段齐读一遍吧!
生:(配画面、配乐齐读第4自然段)。
生:“忽然有一个更大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我觉得这句中的“探”字用得好,写出了珍珠鸟胆小,它在试探有没有危险。
生:“呦,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我觉得这句中的“小”字用得好,写出了对珍珠鸟的喜爱。
师:你说的太对了!文中有十几个充满爱意的“小”字。
生:我找的是第7 自然段,写小珍珠鸟外形很漂亮,长得又胖乎乎的,显得很可爱。
生:是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整个身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细腻的绒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很舒服。
师:你摸过?
生:没有,是我从作者的抚摸中感受到的。(众赞叹)
师:这就叫感悟!
生:我找的是第8自然段,这段用了“飞”、“落”、“站”、“啄”、“撞”、“逃”这些动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调皮的特点。
师:噢!动作轻盈,活泼又有点儿胆小。 别的同学有没有其他的感受?
生:我喜欢 “神气十足”这个词。写出小鸟很顽皮很可爱。
师:对!这是写小鸟的表情。 
生:我从 “只”字体会到珍珠鸟开始的时候胆子并不大,只敢在鸟笼四周活动,活动范围很小。 
师:很有见地!再读读三个“一会儿”,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珍珠鸟开始淘气了。它发现没人伤害它,没人管它,胆子就大起来了。
生:我从三个“一会儿”发现珍珠鸟非常活泼,就像天真好动的小孩子一样,作者是不生气的,反而很喜欢它。
师: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喜欢之情,了不起!读书就要这样,从那些含义丰富的词语、句子中间,体会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生:我喜欢第11自然段,这段是从小鸟的动作、神态写小鸟可爱。 
生:还有“我”的神情,“我只是微微一笑”。
生:还有鸟儿的心理,鸟儿“放开胆子”。
师:鸟儿已放开了胆子,这几个细节虽然用词不多,但是小鸟的心理和“我”的心理都出来了,好。
生:我喜欢 “蹦来蹦去”这个词。
师:“蹦来蹦去”这个词,特别活泼,很有动感。
生:这段写珍珠鸟的胆子尽管大了,可还是很小心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说明珍珠鸟其实是在观察我,如果我要抓它或者伤害它,就马上飞走;如果没有什么动静,就喝茶了。我觉得小珍珠鸟很可爱、很好玩。
师:作者也是这么想的!(众笑)你看它像个娇憨顽皮的小孩儿,居然懂得看人的脸色行事,真是聪明的鸟!
生:第12自然段中写珍珠鸟甚至啄我的笔尖,可以看出珍珠鸟完全没有了戒心。
生:这段中的“抚一抚”用的好,我体会到作者是很喜欢珍珠鸟的,他的动作很轻柔。
生:我从“友好”这个词看出珍珠鸟也喜欢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欢地啄,不是狠狠地啄。
师:这个“啄”表示亲切!就像老师拍拍你的肩膀一样(师亲切地拍了拍学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众大笑)
生:还有第13自然段也是写小珍珠鸟的动作。
生:还有第14自然段(该生读,老师给配乐、配画面。读得很好,其他学生鼓掌),小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像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子,玩累了,就趴在“我”肩上睡了,一点儿也不害怕。
师:人鸟相依,情谊浓浓。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分析得也很好!作者正是从小珍珠鸟的外形、动作、神态来展示它的可爱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诗意浓郁,充满了人情味。
师:那麽,我们从作者这里可以学到写作方面的哪些技巧呢?
生:要仔细观察。
生:观察时要有感情。
师:作者就是在关爱之情的驱使下仔细观察,才更喜欢珍珠鸟。
生:作者写作时用了许多好词好句。
师:对!要精选词语,精心描绘。
生:作者是从小珍珠鸟的外形、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展示它的可爱的。
师:是的,可以多角度展示其形象。
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写作技巧,用你的生花妙笔,去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活动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讨论质疑,合作探究,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充满浓郁诗情和深刻哲理的散文,它通过对人鸟之间相亲相爱的奇特画面的细腻描写,唱响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和信赖的颂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在课前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扫清子词障碍。并运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运用资料,了解作者、作品,了解那美丽的珍珠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情境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为本节课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同时又暗示了课文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读全文,理清课文内容,感知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研读课文精彩部分,重在品析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在品析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其中深刻的哲理。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拓展延伸,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次讲这节课后,同事们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其中最大的不足是“美读欣赏,学习技巧”这个环节展开的不充分,好象在走过场。仔细考虑同事们的意见,我认识到,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美的感染,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
因此,第二次讲这节课时,我更加重视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在合作探究中丰富语言的积累,读中感悟、体会、学习,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人与鸟儿之间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冯骥才温柔细腻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学生细心品读课文,被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笼罩着,与作者一起悉心体察着。他们热烈地交流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交流着自己情感的体验。“发出一声尖细又娇嫩的叫声”、“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学生读着这些句子,被那轻柔的声音,满脸的微笑,爱怜的眼神传达出了的美好情感感染着,他们从“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绕”、“蹦来蹦去”等一系列动作中,从人与鸟的亲密接触中,体会到作者温柔的爱意。我也趁机巧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的心灵自然地进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人与鸟相依相赖,和谐自然。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中这种境界的思考和追求。最后,请学生看图片、读资料,体验反思,独立创作。以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由于教学时间调控不当,致使学生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分,后面的体验反思、发表感想、展示作品没有充分展开,使学生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教研组活动时,同事们建议我在内容设计上作一下调整,把“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内容放在预习时解决,以防贪多嚼不烂。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今后,我将继续努力钻研、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7566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