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教学内容:区域的故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课) 课程标准:

2-2 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本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调查,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学生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自己家所在街区或村镇发生的变化。如通过查阅地方文献、访问老人、探访历史遗迹,了解本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讨论并列举本地近年来社会面貌发生的变化,感受区域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到区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解人类活动是区域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了解区域发展变化的历史;通过概括总结出各种区域变化的特点。

l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拟考古、虚拟访问、假想旅游、查阅档案等形式,从学习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探究区域变化的学习任务,并总结出区域变化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区域变化的影响。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区域由小到大、由大到兴、新旧交融、由盛到衰等等各种类型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人类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道理,自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联系本地区域发展事例,增加热爱家乡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感受区域的变化,探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概括区域变化的特点,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深圳、楼兰、锡尔弗普卢姆、北京、武汉等城市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多媒体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引入猜一猜老师的家乡在哪里? 咱们是老乡。给同学们带来礼物——飞机票。从武汉出发分别到深圳、楼兰、锡尔弗普卢姆和北京去。读图说出在湖北襄樊拉进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在悬念中自然引入教学内容。探究四个区域的变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全班分成四个分队,每个分队四人一组,大家乘坐时空穿梭飞机从武汉出发分别到深圳、楼兰、锡尔弗普卢姆和北京执行完成如下任务:深圳组:小组列好采访计划,即准备采访什么人或政府部门来了解深圳在人口、用地规模、衣食住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总结出深圳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以及影响深圳变化的因素。楼兰组:如果大家去楼兰考古探索,可能发现哪些文物或遗迹,从这些文物或遗迹中你能推想出楼兰过去是什么样的景象吗,再联系现在的楼兰遗址,大胆猜测楼兰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现在的区域发展有何启示?锡尔弗普卢姆组:如果大家到科罗拉多州档案馆查找有关锡尔弗普卢姆银矿开发的历史,档案上的记录会是什么内容呢?如果让你再补上一笔感想,你会写点什么?北京组:大家到北京旅游十天半个月,你从哪些事物能感受到北京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接受任务材料小组合作探究 创设探究情景。把教材的文字、图片现成的结论转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对象,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认知社会的能力,又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亲自实践的热情。模拟采访 虚拟考古 查阅档案 假想旅游汇报总结大家在这些地方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不妨把这些经验放在一起,看看能归纳总结出区域发展的什么规律不?小结:区域发展一般都有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或再生等过程,人类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一个区域是兴还是衰,主要看人类的活动是否与区域自然环境相协调,只有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环境发展规律,才能保持区域的青春活力。小组汇报小组间相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成果,相互学习,丰富对区域发展变化的总体认识,并理解区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树立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拓展我们生活在一定的区域里,区域又是发展变化的,那么我们的家乡武汉市又是怎样的呢?武汉的今昔对比,可以看出武汉也是一个古来而又年轻的城市。结合以上四个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大家畅想未来的武汉将怎样发展才能永葆青春?关注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历史 畅想武汉的未来学以致用,联系家乡的发展,凸现知识的价值。结束略板书:
身边的故事

一、教学思想

1、正视差异,让学生个性张扬学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人。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没有两个学生是完全一致地思考问题,处理信息的”。“孩子的学习方式就像他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正视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在学生独特的个性中发现创新的火花,给学生架设各种平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个性张扬。

2、主动问答,让思维张开翅膀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理论也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的内容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主动问答指的是学生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向他人质疑,并相互探讨以解决问题。主动问答提倡学生能问、会问、善问、巧问、质问。肯尼思?吕?胡拂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国斯特尔?G?卡尔汉),“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布鲁巴克)。人皆有天赋的学习能力,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学生都有天赋的学习潜在能力。给学生充分空间,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有效生成,让课堂激情四射生成,相对于预成、既定而言。《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它反对老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构建的成分。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课堂是活生生的课堂,课堂的主人翁——学生与教师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课堂无法象电脑般按程序完成所有步骤,课堂中随时会生成计划外的东西。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理解学生的异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宽容学生的误见,捕捉回答的亮点。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教学“资源”的构成和生成者。课堂在互动中不断生成,课堂在生成中激情飞扬。二、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

1-3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二)学教目标

1、观察照片,了解人们物质生产生活状况的变化。

2、在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提高从图片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主动问答,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能力。

3、通过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以历史的观点理解身边的变化。(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近期学生活动的照片,请学生介绍照片的故事。 活跃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引出本课线索:照片。 一、发现变化 1、展示20世纪初家庭与当代家庭的照片,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寻找20世纪初的家庭生活与今天的区别。 2、引导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变化。 1、通过观察照片和身边事物的变化,了解衣食住行等物质生产生活方面的变化。 2、在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提高从图片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寻找照片与今天生活各方面的不同,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探讨变化 1、 对比两张照片,请每个学生提出问题。 2、小组整合,提出能反映小组愿望和水平的问题。 3、探讨问题。 1、通过主动问答,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能力。 2、通过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以历史的观点理解身边的变化。 结束新课 1、 如学生的问题未讨论完,或产生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2、 如基本讨论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该如何面对变化。 1、余下问题,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兴趣,将课堂延伸到课后。或2、引导学生关注变化,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变化。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介绍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及如何记载历史变化,属于历史学习的工具性课程,也是方法论课程,属于历史学科范畴。是解决我们通过何种手段认识人类历史、如何科学地记载历史。通过对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各自的价值、表现形式及如何利用历史的各类资料、使学生科学地分析历史资料和记载历史,从而为学生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打好基础。第四课分两个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三大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了解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的作用;

(2)掌握文献资料的表现形式,理解文献资料的重要性;

(3)掌握文物的概念和重要价值,了解文物是如何发现的;

(4)理解口述资料的意义和如何利用口述资料;

(5)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文献资料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文物在反映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文物的概念、如何撰写历史。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并不复杂,采用一般教学法即可。根据现代教学设计论,可采用概念教学策略和技能教学策略来做设计。因此设计较多的概念,教学概念的一般策略是同概念的概括程度有关。换句话说,我们使用某一概念时它包括了什么、不包括什么,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举例。为了精确的建立某一概念,教学设计中应提供足够数的恰当例子。技能教学策略是通过练习逐渐积累经验,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积累,从而形成较熟练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准备相关的例子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丰富的历史资料等。

二、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我们知道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是不能重演的,既然如此,我们是怎样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呢?我们首先来看一段视频材料《玄奘西行》。在影片当中哪些材料可以让我了解这个故事?(带着问题看视频)

古典小说《西游记》、图片、《大唐西域记》、壁画、石刻等。

(新课教学)

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都把它称作为历史资料,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资料来了解这个故事。

历史资料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

【提问】这个故事应该属于什么资料?展示《后羿射日》故事资料,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提问】那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吗?(学生回答并介绍1~2个)

我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牛郎织女

【叙述】这一些都是靠人们口耳相传下来的,属于口述资料。口述资料还包括了口述历史。比如抗战时期一些老兵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讲述出来,然后再记下来等等。

【提问】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除了口述资料外,还有什么资料呢?

【叙述】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鸿门宴。请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讲述“鸿门宴”的故事。

【提问】我们是怎样了解鸿门宴的故事的呢?(通过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

【总结】可见,历史虽然不能重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料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提问】什么叫文献资料?(学生发言)文献资料除了书籍之外还包括哪些?(如果学生不知道可指导其在书本上找到)

除了书籍之外,还包括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它文字和音像资料。

【叙述】最早的文献资料是不是书籍?(引导学生:早期的文字是写在哪些材料上的呢?)

甲骨文。

【提问】那你们对甲骨文有多少了解呢?(学生发言)

【展示】甲骨文的视频资料。图片。

【总结】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是由一些被称作“史”的官,将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时间、结果等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并加以保存,这就是中国相当古老的文献记载。这些记载使后人能够了解到商代的社会生活。

【提问】(1)他们为什么把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因为当时纸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2)在纸张出现以前,还有什么书写材料?

【叙述】除了甲骨文之外,考古学家还陆续发现了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大量竹木简。学生根据材料介绍《居延汉简》。我们从材料中能了解到什么?

这些竹木简上的文字,使人们对当时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总结】可见,这些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也属于文献资料。

【叙述】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在不断的变化,书写材料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变为竹简、木牍,进而,进步到纸张。人们将文字书写在某种材料上,制成书。因此书籍就成为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资料。这些被记载历史的书就称作为史书。

在中国,历代的史书有官方编修的,也有私人编修的。那同学们所了解到的史书有哪些呢?〈史记〉、〈资治通鉴〉、〈汉书〉、〈三国志〉、〈吕氏春秋〉等。(在这里要求学生能区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前者是史书,后者是小说,是根据历史改编的,对研究历史只有参考价值)

请学生阅读第124页阅读卡:秉笔直书的史官

【提问】(1)当时的历史是由什么人来记载的?当时的历史是由史官和少数文人学者撰写的。

(2)作为史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养(品质)?

【总结】史官的基本素养有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高尚史德,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功底等即(德、才、学、识),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秉笔直书的史德。正因为有很多这样的史官,才能使人们看到相对客观的文字资料,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文献去研究久远的过去。

【叙述】过去,撰写历史的人仅仅局限在史官或者文人身上,现在普通人也可以书写历史。比如说写自传,实际上就是写个人的历史,家庭史、家族史、校史,社区史,村落史。

【提问】文字产生之后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来了解,那么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我们如何认识呢?

【总结】对于没有书籍和文字传世的远古时代,文物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它。

【提问】那你们觉得哪些东西可以算文物?(学生讨论)

【总结】文物指的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

【叙述】有人说文物可以说话,那我们来看看文物到底能不能说话,

【展示】山顶洞人的骨针图片资料。有谁能让这个文物说话?

【提问】根据文物推测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学生讨论)

山顶洞人依靠捕猎为生,已经学会利用兽骨制造工具,利用人造工具服务于生产生活。

(如果学生回答不够全面,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提问】这是一根针,但是它却不是一根普通的针,它是用骨头做成的,并且经过考古学家的测定,这根针距今已有18000年了,是我国远古先民们使用过的,根据刚才老师的描述,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说明我国远古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针了;这说明他们已经有衣服穿了。

【提问】这根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回答:骨头。

【提问】我们知道骨头这种材料很硬,如果把他磨成针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况且针上还有小孔,看到这细细的针和针上的小孔,你又会想到什么?(这说明当时人的磨制技术很高,并且钻孔技术已经出现了。说明了当时的居民已经很聪明了。)

【提问】针是用来做什么用的?(缝衣服。)

【提问】有了衣服穿,说明了什么问题?(更暖和了、更美了。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得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美的意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总结】文物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文物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阅读125页阅读卡:“碑文的破译揭开古埃及神秘的面纱”。

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总结】可见,文物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但要发现古老的文物,还需要考古学家的帮助。

【展示】125页图5-62考古学家在进行野外发掘。

【提问】(1)考古学家的工作方式?

野外工作:考古学家不但要长年对历史遗迹进行地下发掘,有时还要进行水下考古,寻找古代的沉船或沉在水下的遗迹。

(2)考古学家的品质:严谨、吃苦耐劳、胆大心细等

【叙述】文物是不是都十分古老的呢?(学生回答并要求举例)

不一定,比如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今天的微机、笔记本电脑比起来就称得上文物了。

【提问】小结文物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课堂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做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发现身边的历史,运用多种资料记载身边的历史,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下去。

【作业】写班史或家族史。要求:运用文献、实物、口述资料,800字左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7880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