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美重要,从他今天的成就中都能找得到父母对他的影响。他说:“我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昔日苦难和失败,把我锻炼出来了。”
慷慨的父母造就慷慨的我
俞敏洪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普通的农家。小时候,他看到父母天天都在勤劳地干活。父亲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木匠。老人家年轻时对建房造梁较为精通,方圆十里,只要有人家建房子,一般都会请他去帮忙架造房梁。父亲帮人干活儿,人家免不了请他喝酒,他很容易就喝醉。喝醉后一高兴,常常豪爽地连工钱都不要了。
没人建房时,父亲就在家里做一些椅子、凳子、八仙桌等简单的家具去卖。俞父生性粗放,不善做细致活。自然做不了精细家具。所以,他做的那些家具在市场上一般卖不出好价钱,他常常干脆就送人;“卖”出去的家具出毛病后,别人还要送回来让他修理。在俞敏洪的印象中,父亲修家具的时间比做家具的时间还要多。可父亲对此毫不烦怨,不管是他送的还是卖的,他一概乐呵呵帮着修理,大有乐在其中的感觉。
父亲一生为人宽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为钱财而与别人发生什么争执和冲突。勤劳厚道地过着自己悠闲、平静的日子。
与父亲相比,母亲的宽厚、热心助人毫不逊色。俞敏洪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快要下雨了,邻居家晒着稻谷,人却不在家。母亲带着全家把邻居家的稻谷收到一个避雨的角落里,结果自己家的谷子没来得及收被雨淋了。母亲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还有一件事,俞敏洪也一直记得:村东头有一户五口的人家,俞家是四口人。那家人没有粮食吃,跑到俞家去借粮食,母亲就把粮食一分为二,拿出五六斤让俞敏洪端给人家。小敏洪不理解地问:“我们自己也没有粮食,为什么要给他们?”母亲说:“有这点米,再去地里弄点菜掺和着吃,接上新的粮食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家如果没有粮食就会被饿死。”
村子里的人都很敬重俞妈妈,老太太已是八旬高龄,现住在北京,但每年都会回家乡。回去做什么呢?处理村庄里的问题!村庄里乡亲们争吵、打架,解决不了,老太太回去椅子上一坐,三句话就给解决了。老太太头脑很清醒,人又公正,从来没有判错过。大家都服她。
俞敏洪说,父亲喜欢帮助别人,一高兴就什么利益都不计较了,这样的个性在他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为他一高兴就把新东方的股份分给了新东方的员工。而他秉承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公正无私,直接导致了新东方的成功。
舍得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俞敏洪认为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很好的家教方式之一。他说,不去外面应酬在家里陪着孩子并不等于是给了孩子时间。一些家长自己看电视,让孩子做作业。也许孩子不一定会责问你,但心里肯定会不爽:你看电视、看报纸,我却写作业。在孩子心目中,看电视、看报纸不是正经的事情。
俞敏洪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出生在国内,儿子出生在国外。一开始,他跟孩子们说:“你们坐在我对面做作业,我在这面工作。”他是用电脑工作的,虽然是真的在工作,但孩子却并不认为这样是在工作,认为他在打游戏。因为对孩子来说打开电脑除了找好玩的东西就是打游戏。
孩子们坐在对面做作业,一会儿跑过来看看俞敏洪是不是真的在工作,对他怀疑,他们自己做作业也不能专心。俞敏洪觉得这样不行,就开始看书。他向家长透露:“很简单,只要书不拿倒了就行,拿着书想心事不看都没事,过两分钟翻一页,孩子知道你在看书,没有办法,他们也只好认真写作业了。”
他觉得跟孩子在一起,家庭的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气场,得造声势,摆也要摆出一个学习的样子,让孩子去模仿。有一次,他做了一个试验,家里不准打开电视和电脑,他和爱人还有女儿都在看书,只有儿子不看,在那“游手好闲”,最后觉得自己一个人瞎转悠特没劲,也拿了一本书去看了。这样的家庭氛围会让身在其中的孩子耳闻目濡受感染。所以家长给孩子时间要给出质量,不是在家里陪着就行了。
陶冶情操比考高分更重要
俞敏洪说,人的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活个心情 初中政治,心情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他的父母造就了他的潇洒和不计较得失。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他不会沉湎于痛苦难以自拔,总是很看得开,这就是积极豁达的父亲给他树立的榜样。
在一次关于家教的讲座上,俞敏洪曾经问家长,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坐在未名湖边看月亮从东方升起?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北京郊区躺在地上看满天的星空?又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去看过银河呢?
他说他多次带着孩子、拿着高倍望远镜遥看星河。有一次,他带着全家到海边度假,刚妤是农历十五,看着海边的月亮一点点升起,月光一泻千里。他们坐了一小时,天有点凉了,他说回宾馆吧。结果女儿说:“爸爸我不走,我要看到月亮升到那个地方再走。”他们一坐坐了三个小时。
“你能说孩子内心没有美感,没有诗意吗?如果我们不带孩子去看这些东西,他就是没有。孩子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加上功课的压迫,孩子心理是不会健康的。去农家乐吃饭,有没有带着孩子多花两个小时把各种菜和生长周期讲一讲?有一次我带女儿到农村去,一个一个告诉她。这样使她对我们吃的东西产生了亲切感。”俞敏洪是这样向家长传授育儿经的。
俞敏洪坦承,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北大、去哈佛、去耶鲁,但一定要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我宁可要孩子一生的幸福,而不要孩子为了成绩拔尖而痛苦。”他告诉家长,让孩子一辈子保持积极性,保持对所有东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上进心,永远比让孩子得班里的第一名更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yi/80989.html
相关阅读:初一新生应如何规划新学期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