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农族 Bunun 亦译布嫩族。是台湾原住民族。人口总数次于阿美族、泰雅族及排湾族,系第四大原住民族。多分布于埔里以南的中央山地及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区。
布农族因过著山田烧垦的游耕农业方式,散居各处,所以没有头目制度,而是由各家族族长一起主持部落事务。他们以血缘为基础,结合具有共同祖先者而成氏族团体,并依其血缘性之浓淡、结合性之强弱、共同性之多寡,而区分为小氏族、中氏族、大氏族。大氏族略等於一个社(番社),为外婚单位(同氏族之男女不能通婚)。布农族共分为6个社群: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 与其他高山族一般崇尚自然,信仰祖灵;唯自西洋传教士进入山区宣教后,多已改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西洋宗教。有首祭、狩猎祭、成人祭及收获祭等祭典,由酋长任祭司,巫师则系女性专职。农产包括旱稻、水稻、粟、黍、甘?、花生、蔬菜、水果等,亦从事简易手工艺(编细工、泥陶工)与机织布料。布农族还以八部合音闻名国际,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合音方式。
布农族 禁忌最多的族群
布农族的居住地海拔几乎都在1000米以上,是高山族中行动力最强、最适合高山环境与气候的一族,目前人口约4万。
布农族人彪悍、勇敢善战,视狩猎为所有男子的天职。男子成年后,必须要参加狩猎活动。狩猎方法有“武器猎”、“陷阱猎”以及用火烧山的“焚猎”三种,布农族人原始的武器包括弓箭、山刀等,清末起改用火枪狩猎,目前布农族仍拥有不少火枪。
布农族因居住地较为封闭,其山林生活的智慧、各种礼俗和祭仪等文化,在父传子、子传孙的口耳相传下,保存得相当完整,如生命礼仪,和生活有关的锄草祭、祈祷小米丰收祭、婴儿祭、打耳祭等祭仪。
巫术与禁忌 台湾原住民部落最最胜
布农族的巫术在高山族9大族群中是公认最灵验、最具法力的。一般而言,布农族的巫术可分为两种,一种称为白巫术,即为普通民众求晴、祈雨、驱鬼、破邪、招魂等。第二种称做黑巫术,是专业巫术,多用于复仇。行巫的巫师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历代相传,由老巫师传授;另一种是所谓神灵在梦中传授的巫师,称为梦巫。
除了巫术,布农族的禁忌在各族群中是最多的。布农族语称禁忌为masamu,禁忌也算是布农族的原始宗教之一。食的禁忌主要是随小米而来,在1月到8月小米播种、生长期间,忌吃糖、甜食,如甘蔗等,违反者意味着会吃不饱、贫穷;小米收成的第一天忌吃中餐,否则会发不了财;4月祭典当天不能吃盐,否则所种的豆子会长不出来;进餐时,孕妇需先进食,餐后先离席,违反者将会难产;猪头只有老人、小孩和未婚者才可以吃,否则会打不到猎物;小孩不能吃猪尾巴和屁股,否则会发育不良。
衣的禁忌上,衣服反穿将会成为孤儿。
住的禁忌上,盖房子时不管地上有无草,都要用锄头锄几下,草除好后忌讳立即盖房子,必须等到做个好梦后才可以盖,如一直没有好梦,就必须放弃该处另外找地方盖房子。
就行的方面来说,出门或打猎时若听到鸟叫声源于右侧,表示吉利,反之则不吉利,必须立刻取消。如果非出门不可,则需把左侧的鸟赶到右侧。如果左侧鸟叫,右侧鸟应和,则是非常不吉利。另外,狩猎者若要在凌晨天亮时出门,当晚就不能与小孩同屋睡。如出门前小孩打喷嚏或放屁,表示不吉利,应该取消。
布农族的聪明智慧
“八部合音”,是布农人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是以八个不同的音阶构成柔美的合音,内容是祈祷小米丰收,又称“小米丰收歌”。而“夸功宴”则是在亲友欢聚宴饮时,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不分男女轮流走到中心,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并列举自己在一年内杰出的表现,公开夸耀自己成绩的欢庆宴会,这也是布农人最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布农在原住民各族群当中是唯一拥有自创文字——“农事历法图表”的族群,他们一年四季均依历法进行农耕、狩猎。许多祭典都是依附在农事祭仪中,例如射耳祭、小米播种祭等,都是布农人重要的岁时祭仪。
终日以歌为伴
布农族住房与住房之间距离上较他族疏落,往来不方便,所以在工作;生活上为了呼喊同伴,便以歌声来代替,在山谷中喊或唱,常能产生很好的回声和效果。以这种和声方式,将祭典歌谣衬托得非常美妙。在民族音乐的记录上,“小米之歌”甚至有五度和弦,但其歌唱方式却是以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加以训练而已,而不是有特别的音乐课程,歌声纯朴和声自然,是布农族音乐的特色。其他如口琴(簧片琴)、弓琴、笛子等更是他们欢乐时的乐器。祭典仪式及舞蹈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除按各月祭仪行事外,出征作战凯旋归来的《英雄之歌》也是非常壮观和疯狂的。这种有很强烈的特色和成就,除了该族人得自先天的遗传外,平时经常呼朋引伴的方式也是原因之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010909.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教学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