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中地理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因此,中学老师应当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恰当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教材,真正做到高举德育旗帜,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仅有利于他们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关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学地理教师应当秉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笔者按学科知识体系整理了以下四个切入点: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储藏量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拥有大面积的农耕用地,水资源含量以及林业面积等均居世界前列。这些先天的优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炎黄子孙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的拥有量甚至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时工业技术的落后导致大量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某些资源已经濒临衰竭。通过课堂反复强调我国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树立领土意识,真正地认识到祖国美好河山需要龙的传人来守护,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发展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同时,在知识层面上引导学生认清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使其思想上树立强烈的地理“忧患意识”———“人地协调观”这个学科素养———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讲到祖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时,要注意环环相扣,抓住关键点,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才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如描述青藏高原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色时,不能只简单地从美学角度去欣赏美丽的景观,还应强调雪山和冰川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夏季雪山冰川的融水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祖国东部的每一寸土地,使学生了解并深刻体会到祖国山山水水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务必保全领土完整。

  二、浓厚的人文气息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古代先贤以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建造了无数因地制宜的恢弘巨筑,达到了世界人文景观的巅峰,比如教材中涉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丝绸之路、故宫、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布达拉宫、都江堰水利工程、敦煌莫高窟等,这些奇迹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应当注意在人文景观介绍时渗透民族文化和历史使命感,促进学生无声处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世界各国的对比

  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世界上典型国家的基本文化背景和地理概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还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学习心得,培养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研究热点问题的好奇心,同时强化了同学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尽管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仍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常年处于肆意弥漫的硝烟和战火之中。忧劳兴国,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创造发展机遇和繁华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放松对未知挑战的警惕。比如以地理学科为背景探讨中东地区冲突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诱发流血冲突的系列原因,如民族宗教文化矛盾、石油资源之争等。这时老师应顺势引发“头脑风暴”,从而令学生庆幸自己生逢中国,时时刻刻都有祖国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保护着大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

  我国市场经济包含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激烈而又充满变数,因此我国公民需要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努力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然而近几十年来的安逸生活令很多青少年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很容易养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不良生活习惯。针对这一问题,广大地理教师顺应课程改革的思想潮流,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坚持积极发展自身核心素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层层渗透,通过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让德才兼修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脑海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109389.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教学人文地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