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与学效率提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 地理是初中生刚接触到的新学科,所以,存在一定的陌生性以及难度性。另外,传统教学观念长期未得到改变,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局面。就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教与学的创新教育方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现状;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对中考的现实需要,初中生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好地理知识。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课堂互动性差、课堂探究性不足两个方面。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手以及回答等反应,均能够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但是在实际课堂中常常表现出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或者教师不注重课堂的提问,导致师生之间互动不足的局面,影响到教师教课的信心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堂教学中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需要结合课堂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并设置具有吸引力的诱思探究问题,以保证课堂上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但是从实践教学课堂中情况来看,部分地理教学课堂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一堂课老师自始至终口若悬河的传统模式中,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由于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走神,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还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课的积极性。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与学效率的提升对策 1.让教学方法实现创新 教学方法的改变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部分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陈旧和单一。新教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背景。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好奇、贪玩心理明显,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太阳高度角变化导致影子长短变化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做简易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记忆。在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清楚太阳高度角一年不同时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么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请两个学生上台(用A、B分别代表这两个学生),A学生手拿光照强的手电筒代表太阳,B学生背向A学生站着固定不动,然后让A学生从不同角度照射B学生的后背,演示出A学生影子长短的变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或者同桌两个同学准备一个手电筒,然后将一支笔固定不动,再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那支固定不动的笔,然后,观察手电筒角度变化时,笔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此实验虽然简易,却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太阳高度角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实验也必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 2.让地理教学贴近生活 初中很多的教学科目都能够联系到生活实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理。地理学科中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例如,天气变化带来的经济效果以及经济损失等问题,所以,无论是综合性还是应用性都相对较强。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让地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连,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参与性。例如,我们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会讲到世界四大降水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之一的对流雨,对流雨以低纬度地区表现最多,降水时间基本都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因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照强烈,地球表面温度高,导致水汽蒸发旺盛,膨胀上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且雨滴大而重,形成倾盆大雨,降水强度非常大,但历时短。在讲完对流雨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后,让学生回想一下我们实际生活当中,比如在夏季午后,来学校上学的途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种类型的降雨?由于这种雨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夏季的午后很常见,学生也都经历过,因此,学生都能够深有体会地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而为,立刻反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要夏季的午后才能产生对流雨?”由于之前我们已经把对流雨产生的原因解释清楚了,且通过前一节气温内容的学习,学生都知道一天当中午后两点左右,气温最高,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到:“夏季午后,气温高,蒸发旺盛……”这样一来,学生既回顾了上一节所学知识,又深刻理解了对流雨的形成。另外,结合对流雨历时短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后夏季午后路上碰到这种对流雨,又没有带雨具,要懂得及时避雨,因为这种雨很快就会结束,不会影响我们太长时间。最后,学生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中了解了地理课堂内容,并学会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3.让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综合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能力,而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内容很多学生无法成功吸收的问题。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只能死记硬背,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求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还要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我们教师通过月考或期中考成绩,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知道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较简单的问题或题目给学习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来回答,当然,学生的回答并不见得都是准确的,但是教师对于正确的答案要给予肯定,即便回答错误了,也要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回答给予鼓励。最终,在教师与学生不断地互动之下,不但增加了学生对地理教师的好感度,更让学生提高了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4.地理课堂引入情境教学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一般都是以下几种模式,例如“同学们,现在老师开始讲……”“同学们现在将地理书翻到……页”“来大家现在看黑板上的地图”等,所以,整个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老师在说而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生根本没有真正融入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情境教学引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例如,我们在讲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时,可以引入两个动画情境,情境一:寒假时,一位同学从广州出发去哈尔滨,发现沿途他的着装在不断加厚,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情境二:暑假时,还是这位同学从广州出发去哈尔滨,发现沿途他的着装没有任何变化,由此得出,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由于是动画演示,学生观看得如临其境,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两个地方,在不同季节,温差差别这么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教学不仅适用于课堂的引入环节,也可用于课堂的中间环节。比如,我们在讲“俄罗斯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时,由于俄罗斯人们的生活离我国南方地区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因此如果生搬硬套,学生肯定难以体会。这时,我们可以引入央视纪录片《金砖之国》之俄罗斯篇中的一段小视频,视频简介如下:俄罗斯由于人口出现负增长,以及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几十年来,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一直到现在还是主要依靠进口。20世纪90年代,如果不是因为俄罗斯商人去中国购买了大批的生活消费品,许多俄罗斯人将会面临生活消费品缺乏,这一现象反映了俄罗斯注重发展重工业,所面临的困境。由于是视频展播,学生都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俄罗斯人们的生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加深了学生对于地理课堂内容的认识。 5.借助多媒体进行地理图表教学 学生学习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的时候都需要公式,对于地理教学则要求学生认识地图,地图思维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形成空间以及地域上的概念认识,所以,地理教学中会更加重视对于地图的学习,包括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但是,很多学生在看图方面没有空间感、立体感,尤其是女孩子以及地理学习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学生均未掌握用图能力,这也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难点。现代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多媒体走进中学课堂的速度,而初中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多媒体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地理图表教学。例如,我们在讲“我国地势的特点”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来说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并动画演示长江和黄河的流动方向,结合“水往低处流”的生活常识,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然后,通过Flash动画演示沿着36°N纬线切开“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得到“我国36°N剖面图”的情形,得出总结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这样,教师通过借助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相关图表的动态播放,此时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深入学习,不但避免了大量文字所带来的枯燥问题,还使地理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另外,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考核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回忆形剖面图的制作原理,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面对课改新形势,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进而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良性互动起来,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就应该从教学方法的创新上着手,巧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地理课堂生动且有趣,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110666.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教学人文地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