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国内的关注热点,该是高考了。
这是一个几乎没法儿回避的考试。一次考试结果,说的夸张点,会决定我们之后的人生是回家乡耕田还是坐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不夸张的说,它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与命运。至少,20多年前的那场高考,对于我的意义是这样的。
这场考试,后来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很多个夜晚,我都在梦中参加高考:坐在位置上,当老师发下试卷后,我才发现自己一点也没有准备。焦虑、恐慌、不知所措,就是我对这些梦的全部印象。奇怪的是,这么多年,同样的梦境一次次重复,感受也几乎是一模一样。
如今我还记得,当年高考前,自己有过很多次失眠。老师在安抚我们时,也支了一个小绝招:考前的晚上,喝一小杯白酒,能让自己很快睡着。1990年的那个夏天,我跑到马路对面的小卖部,没买到白酒,却买了一瓶啤酒。记得考前的那天晚上,人都快喝饱了,也没能很快入睡。
这些都是当年的记忆。
这几天,七月份即将满15周岁的女儿也面临着一场相当于中国中考的大考:GCSE(GeneralCertificateofSecondaryEducation)考试。
与国内不同,她所有的科目,不是在几天内一次性考完,而是分在今年(2019年级)和明年(2019年级)进行多次考试。
比如,她这两天考的是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和数学。而科学和数学,也是分很多次考:科学这学期考三次,明年还会考三次;数学这学期考两次,接下来一年还会再考两次。
考试的这几天,如果考试在上午,女儿依旧是早上八点四十五到校,下午三点多放学。如果是下午考试,她则会一点钟到校,考完后回来。她平时上课的时间为:早上八点四十五到校,下午三点一刻或三点半放学。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上学时间。
在英国读了五年书,没有早自习,更没有晚自习,当然也没有周末补习班。
接下来这一年,她还要接着考英语、宗教、德语、历史、音乐、艺术、地理等科目。因此她的中考,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断断续续考完的。
英国的学生是不允许在班上或学校排名次的。每个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设定学习目标,自己跟自己比。如果她觉得自己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老师设定的目标,自己觉得不理想,她还可以申请再考。而再次申请考试,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上面这些科目,是她在学习了许许多多的课程之后挑选出来的。英国的学生在11周岁进入中学,之后便要学习很多课程,如德语、法语、食物、IT(信息与科技)等。中学的前两年,女儿需要把学校设置的课程通学一遍。在这之后,她才能按照学校的规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现在学习的这些课程。
中考之后,女儿将进入两年制的英国高中(SixForm)学习,这意味着,在高中的考试科目中,她可以淘汰掉自己不喜欢的,然后选择至少三门自己喜欢的课程,集中学习,为将来进入大学做准备。
“考试的几门课,一定是每个学生自己要学的。”一位曾经参加过英国高中考试的女生说道。如果不喜欢的课程之前的通学阶段结束,就意味着学生这一生与它就此告别。而这三门或更多的课程,将在她高中时分多次考完,就像她的中考一样。这有点儿像用网兜捕鱼,先放后收,先让你把所有的课都感受一遍,再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最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科目。
国内所谓的高考,在英国被称之为A-Level(GeneralCertificateofEducationAdvancedLevel),这是女儿进入大学很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惟一的因素。因为,除了A-Level,决定她是否能入学的还有:带课老师写的推荐信和她自己参加社会活动或着从事相关工作的简历。
老师会乱来吗?会不讲原则地乱写一通吗?
不可能,绝无可能。我问过一个从上海过来参加过A-Level考试的女孩儿,她回复我说: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下一年,这个高中就不再会有信誉了。在一个收到过虚假推荐信的大学里,以后你说的再好,也没有人相信了。
我理解她的意思。在一个连公章都没有的国度里,没人敢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哪怕是一个高中的代课老师。
这也意味着,招生是大学自己的事情,跟全国是否统一考试毫无关系。大学会维护自己的声誉,因而不用反复强调制度或纪律。声誉比啥都重要。
除了这些所谓的高考,在英国你还可以读Fundation,是当于大学的预科。许多大学也承认这个,有了预科成绩,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当然,英国最顶级的牛津剑桥,是只认A-Level的。此外,还有一个IB(国际文凭课程),也同样可以申请英国的大学。
如果你走的是预科的路子,只要你读完一年的预科课程,你一样能够进入大学读书。读预科的人,可以是18岁之前的青少年,也可以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英国的大学是终身制的,在任何年纪,你都可以进入大学的课堂,享受读书的乐趣。
当然,英国的大学很多,学生的可选择余地比较大。7000万人口的国家,仅我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就有100多所,这并不包括那些形形色色的私立学院。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强项专业,这使得学生在考虑学校时,除了牛津、剑桥等名校,还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我当年读的第一个摄影硕士班,是和中国一所院校合办的。尽管在教育部公布认可学历的英国院校里,它曾一度排命至第109位。但就我们所学的专业而言,它却是全世界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之一。就在前几年,它还一度被美国某著名杂志评为此专业的全球前几名。
再比如,后来我读的第二个英国大学,综合排名依然很落后,但其媒体艺术学院,却在英国所有大学里排到了前三。
即使是最差的大学,也有好的专业。学生去读了这样的专业,一样可以昂首挺胸。差异化能够让大学避免“千校一面”,不同的学校也因此而得以立足,从而不可替代。
我在英国认识的两个孩子,都在国内参加了高考。换句话说,他们都是高考的失败者。被家里送至英国后,都在这里重新读预科。我在询问他们英国的教育和中国有什么不同时,其中的一位男生回复我说:
“国内的高考是分数下来之后选大学,而这里是选了大学及想学的专业之后再来选预科要上的课程。前面是为了将就分数,后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
“表面上看没啥区别,但是,区别可大了!”他在电话里跟我感慨地说。
为兴趣而学,就能让他感到读书有意思。这个男生很喜欢心理学,所以他选了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作为预科所学课程。每次和他电话,他总是很高兴地跟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些课好简单!
另一个例子来自一位女生。她16岁从上海来到英国,在这里开始读高中。这位女生同样讲到了为兴趣读书有着跟国内大不一样的效果:她当年的班上,许多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好,为了考出高分,就把数学作为最终的考试科目。而班上也有英国本地的孩子,同样选了数学,却在考试中考不赢中国学生。十多年过去了,结果却大不相同:因兴趣选数学的英国同学中,有的成了英国一些名牌大学的数学博士;而同样选择了数学的中国同学,大多数在从事会计工作。
这两个不一样的结果,一直令她感到震憾。
另一位读预科的女孩儿,前两年在国内参加高考。高考成绩不理想,便去读了国内的一所警校。后来父母改变主意,让她从国内休学来英国读预科。一年之后,她给我回复了中英教育的几个不同:
一、英国上课时间少,早上九点上课,下午四点放学。其余时间自主学习。而在中国读高中时,除了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从早上六点开始早自习,一直上到晚上十点才放学。
二、一个是自主学习,一个是强迫学习。强迫学习的恶果是,到了大学,如果没人监督,就会非常的放松乃至松懈,弄不好,四年时间会虚度。
三、中国的一次高考成绩就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就读的大学。而英国录取一个学生,要考察学生的方方面面:演讲、报告、论文、考试等。在英国,一个人的未来,绝不是靠某个单一因素决定。
四、中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上六、七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每个人都顾及到;而英国是小班教学,自己所在的班级只有16个学生,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五、英国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要让你永远拥有质疑的能力,同时也让你能够考虑到任何事物的两面性;而在中国读书,老师就是给你固定的模板和内容,然后让你背下来就完事了。
现在,她即将结束自己的预科课程,在九月份进入大学学习。
在升学竞争方面,英国大学的竞争同样激烈。任何不努力的人,都只会被未来淘汰。只不过,这种激烈,和国内的凭考分定终身大不相同。
尽管英国教育有如此之多的优势,但它仍有其致命弱点:牛津、剑桥录取的学生中,私立学生占据了太大太大的比例。那些有钱人,能够让孩子从小就到私立学校里受教育,从而增加了获取更好教育资源的可能性。而普通民众的孩子,机会则小的多。
这是英国教育的硬伤。
不管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选择来英国读书。这些留学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而在我的微信里,问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出来读书好?有一位多年认识的朋友,她给我留言说:我女儿想读伯明翰大学,500万人民币能在这个城市买什么样的房子?
这篇文章里的三个主人公,一个已经来英国10多年,早已成人,参加工作多年;那个小男生,今年也收到了萨里和约克等大学的预录通知书,家里人也不再为他前两年的高考成绩不佳而感到沮丧;而给我写下上面那些感触的女孩子,也快要结束自己的预科学习,从而踏入自己喜欢的大学,开始新的生活。
而我的女儿,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还要面临许许多多的中考。中考之后,才是两年的高中生活,那将是她的高考时间。她能否顺利过关?和中国的父母一样,她的背影中仍然有我深深的牵挂,我仍然会为她未来的考试捏把汗。
而当初让她跟我们一起出来读书的原因很简单:我希望她有喜有乐,希望她永远有一张舒展的笑脸。人的面孔不会撒谎,面孔上坦诚着她所经历的一切。
我当然不希望自己无数次做过的有关高考的噩梦,出现在女儿未来的生活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113577.html
相关阅读:六字技巧教你中考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