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与凝固》教学反思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给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后,马上抛出问题:“你觉得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呢?”学生给出了一致的回答:“会不断升高。”“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接着出示硫代硫酸钠和松香,介绍完实验仪器并搭建好之后分配任务:让一位学生计时,每隔半分钟喊“时间到”,另外的两位学生一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另一位说当时物质对应的状态。下面的学生记录相关数据。一切准备完毕,开始实验了。才过了1-2分钟,麻烦就来了:在温度计示数还是43℃时,试管底部的硫代硫酸钠已经部分熔化了,即出现了固液共存状态;接着,温度继续升高,最后温度停在了46℃,液态的硫代硫酸钠越来越多。

松香的熔化则放在了试管中,为了减少时间,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温度上升很快,根本来不及计时。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其中的规律??物质熔化的特点,接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你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出硫代硫酸钠和松香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吗?学生给出答案后,再提问:面对数据,你还有别的能够更直观地看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方法吗?在指导学生作图之后,接下来应该对图中各阶段的状态和温度变化进行分析了。可是,实验事实与理论有很大的出入,该怎么办呢?

我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各段硫代硫酸钠对应的状态,再出示理论上硫代硫酸钠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在理论图上标出相应的温度下硫代硫酸钠的状态;再说一说哪段显示的是海波的熔化,海波在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熔点”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比较实验的结果与理论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出:1、理论图中的海波在达到48℃时才开始熔化,达到固液共存状态;实验中的海波在43℃就已经在熔化了,已经是固液共存态了,且温度还在上升。2、理论图中的海波的熔点是48℃,实验中海波的熔点却是46℃。接着,我让学生试着去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得实验结果和理论有这些差别?最后总结出:导致区别1的原因??因为我们实验中看到的先出现固液共存状态的是在试管的底部和边上,这部分海波的温度比试管中间部分的海波的温度高,而温度计测量的是试管中间部分的海波的温度,当温度计显示43℃时,试管底和壁上的海波的温度可能已经达到了海波的熔点了。导致区别2的原因??因为不能的晶体熔点往往不同,可能实验用的海波不纯,里面有杂质。

有人说:“错误是美丽的”,也有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我们的科学实验中会有失败,也会有错误。当出现一些细小的失误时,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实验的目的在于提供认识事物的感性材料,并根据这些客观的材料得出自然科学的规律,因此要求我们在实验中必须“实事求是”。实验失败是常有的现象,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作为教师要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实验失败,决不能含混其词,蒙混过关。面对实验的失败,我们应当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119657.html

相关阅读:初中物理《重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