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入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生活与地理学习巧妙结合起来
有关资料显示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有共性,一是初中学生都喜欢神秘稀奇的事物,“听闻或搜集地理的奇闻趣事”“不同地区的旅游景观和风土人情”“天文知识”等,这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思维特点密不可分。二是初中学生喜欢关乎生存的实践知识。“自然灾害的预防、观测”,这属于本能上对安全的需求,也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第二层需求。三是学生喜欢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比如“野外考察、参观”。相比之下,被学生理解为踏青游玩的野外活动比“社会调查访问”“制作模型”等这些任务性太强的事情更自由、更轻松,任务性过强会给学生带来压力,而初中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控力偏弱,因此学生更喜欢自然活动。四是学生不喜欢过于抽象的技能知识。如“各种地理现象的原理探究与分析”“各种地图的辨识与绘制”等内容,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不容易被掌握。了解了初中学生的兴趣点,地理教学生活化才有的放矢,针对兴趣点、非兴趣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转化。1.从学生要做的事情切入。很多学生在假期都会有出游打算,增长见识,领略风情。根据这一普遍现象,提前与学生沟通他们的出游计划,引导他们看地图,帮助他们设定合适的路线,提前准备好当地餐饮、酒店、交通的相关信息,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他们生活地理方面的帮助,比如说有的学生关心当地的特产,就继续引导他们去探究为什么当地生产该特产,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继而引出当地地理要素的相关分析,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学生在解决了出游前期准备问题的同时,又获得了地理知识方面的自然拓展,这样一来他们对这些地理知识的掌握不但不会觉得是压力,并且很自豪自己能够解决相对复杂的出游规划。2.从学生常谈论的事物聊起。比如说学生常谈论的“英伦范儿”,可以与伦敦奥运会联系在一起,鼓励他们多运动,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并且给学生讲英国的绅士文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延伸至2019年即将在巴西举行的奥运会,对这个国家做了简单介绍后,又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畅所欲言,学生就在聊天中自然而然地拓展了知识面。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综合各种知识,把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到生活的知识,拒绝人为地割裂、僵化以书本为本。
二、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把学生联系生活的主动性激发出来
1.举办“我来讲”的小讲师活动。这项活动贯穿学生学习地理的整个过程,但要注意的是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分阶段层层深入。第一阶段,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就以课本的基础知识为核心,给学生设定问题,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自行探索解决问题,并将过程、原理通过自己的整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以讲课的形式表述出来。刚开始时,学生都放不开,而且都是那么几个性格活泼自信的学生踊跃上台,后来通过小组推荐、轮流坐庄、教师点将等方式逐步过渡,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能够在讲台上展现自己、锻炼自己,从而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别的学生学到更全面的知识,在自行探究和讲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和水平。第二阶段,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生活经验储备后,教师就不设定问题,让学生在学到的基础地理知识的前提下自找问题,让学生主动把课堂学习和生活中的事物融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掌握生活地理,领悟生活地理给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实现生活与地理教学的自然融合和渗透。2.举办“我来想”的地理小发明活动。笔者曾拜访过一位年近半百的师傅,十几岁的时候学过“黄河流经的省份”这一知识点而至今牢记,究其原因是当时他的老师告诉他如何把这些省份串成顺口溜,他的老师还让学生把一些知识点与歌曲联系起来记忆,比如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等。初中地理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这些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效果、达到认可、自己应用并与其他同学分享,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行探索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成为地理学习的小发明家。
三、打开学生视野,把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动性发挥出来
可以走出集中听课的教室,走进探究性的实验室;走出相对封闭的学校,走进生活化的社会……,这些都需要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共同协作才能实现。现在城市的学生五谷不分的不在少数,就实践课里野外生存能力这一版块来说,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认识可食的野菜,知道两种及以上野菜的学生更少之又少,其中一小部分学生还是父母带着他们一起挖野菜时才认识了荠菜。学生对关乎生存的有用地理知识如此匮乏,实在有必要补上这一课,那么就需要从课堂、学校走出去,到野外探究什么可吃、如何辨别方向等,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生活知识。走出去天地更宽、见识更广。总之,教师是引导者,要恰当迎合学生心理,让学生觉得教师是自己的知心人,会比一味高高在上的教导更容易被接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124539.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图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