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属于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相关逻辑及类别等进行有序组织,进而成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思维导图既是学习方法,又是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指围绕一个知识点,运用彩线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连接,最终将相关的知识点实现串联及拓展。
初中生物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特点,而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生物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自身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加强自身对不同知识点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除此之外,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明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建立导图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连接不同的知识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课前对接下来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关联性构建科学的思维导图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初中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积极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使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生物体有相似结构层次”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并提示学生把植物体相关的组成结构层次作为构造思维导图的主要线索,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细胞、组织、器官和植物体,从而逐渐建立起植物体相关组成结构层次的思维导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一般情况下,理想的思维导图结构应是金字塔形,教师引导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金字塔形,从视觉上可对学生产生冲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2.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教师在将思维导图实际运用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思维导图的建立形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涉及的要点,并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各组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思维导图,直观、清晰地呈现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授人体主要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各组学生有效建立思维导图,分别列出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等部位,并凸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模拟人体各个组织,展现各自的功能,围绕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将有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直观展现,有效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并对学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加深印象,可缩短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又如,在教学《消化和吸收》时,可布置学生根据教材P29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合作学习,完成下表,再针对学生的回答层层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理解和记忆。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发展,并在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关注教育问题,推出新课程改革的思路。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思维导图的概念,并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广大生物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124544.html
相关阅读:六字技巧教你中考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