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9年中考名师指点。
1.如何应对文学常识中的死知识?
文学常识中的死知识,是指无需推理和理解、只需硬记住的知识,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看上去是知识,却从来不会考的知识,在文学常识中充斥着大量的此类知识,学生记了好多,到不知道这些压根就不会考。另一类死知识是指考试时会考,但无需推理和理解,只需硬性记住的知识。
对待死知识,是让孩子花更少的时间去掌握,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做文学常识题时,直接把答案给他们,让他们抄。打个比方,假设有道填空题,《语文知识地图》是谁提出来的,你花三个小时又百度又是谷歌又是四处查找,不如直接抄后面的答案黄保余。
因此,学习文学常识,是要更快地掌握正确答案,然后熟记他,而不是把自己浪费的琢磨答案是什么上。
比如说孩子上高中以后,他还会考的文学常识会考外国文的增多,考什么?很多的时候是考《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个人认为孩子看那本书兴趣也不见得大,看了那本书也不见得能答上题。我采用的还是那个笨办法,直接把历年考的题我们早就整理完了。你就拿过来,保尔什么性格特点?那段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追求?照着答案熟悉一下就成。
但不建议为了考一个知识点,去让孩子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如果孩子真喜欢的话,那跟考试没关系,那是孩子的爱好到那一步了。
2、我们如何确认孩子所接触的文学常识是系统全面、极少有知识盲点的?
有时我们会觉得文学常识特别的庞杂,但遵循三个代表就可以,第一个是代表性时期或风格流派;第二是代表性作家;第三是代表性作品。
我当时收集唐朝的时候,每一位作家的作品,凡是我们能查找到的,都我挨篇的查看。查完后再看他的名句是什么,再整理出来他的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样的思想,对最高层级我们就直接进行赏析了,低层级的就摘出来。
这样一个作家都不落掉,同时,用我们的眼光来进行审核确认。
比如说杜甫,我们好多时候我们上学的时候说到杜甫的代表作,排在最前面的,是《三吏》和《三别》,但这并不是他的代表作。
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的学习资料是七八十年代的,甚至是五六十年代的语文的学习资料。中国人特别的懒,哪怕就在学习上。所以说好多的资料没有及时的更新。但是中考、高考时老师出题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望月》挺好我就出《望月》,也许权威资料里面没写望月是他的代表作,所以你无法按照常规的思路去判断会考什么,你只有挨个查看。
杜甫当时被评为代表作的《三吏》和《三别》,有一定的背景原因,我们建国有一个标准,怎么评价一个作家的历史功绩。第一看他有没有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生活,这是对一个作家很重要的评判标准。杜甫不能埋没他的地位,给他降级,必须得从杜甫的诗歌里面挖出一个最能表现劳动人们疾苦生活的,那就是《三别》。紧跟着还有表现封建统治阶级黑暗的《三吏》,就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按传统的意义上去审核考试的作品,你只要挨个的看,挨个重新梳理。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2019年中考名师指点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309511.html
相关阅读:初一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