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题之生于忧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阅读题之生于忧患】,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人恒过( ) (2)降大任于是人也。( )

  (3)空乏其身( )(4)所以动心忍性( )

  2. 写出二段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2分)

  (1) (2)

  3. 第一段文字说明一个什么道理?(1分)

  4.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1分)

  5. 用原文语句回答(字数不得超过限定)(2分)

  (1)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那么磨练人才的条件:□□□□□□,□□□□,□□□□,□□□□,□□□□□□,□□□□□□。

  (2)文章扣住“动心忍性”四字,展开论证,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的道理是:□□□□□□□,□□□□□□□□,□□□。

  6. 在文中找出现在仍然使用的一条成语。(2分)

  总结: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39843.html

相关阅读:初一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