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水平下降亟需重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考生语文水平有所下降

 

“不管从语知还是作文来看,我们都发现这一届考生语文水平有所下降。”已经有31年高考阅卷工作经历的何永康告诉记者。他认为,从答卷可以看出来,考生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年的作文题《好奇心》,就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作为支撑,但是阅卷的感受是考生阅读得很少,几乎没有读过什么名著。有的考生写道:“我对中国古代诗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感到很好奇。”一个读了6年中学的高三学生,至今还对中国古代诗歌很陌生,很不了解,很“好奇”,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如果一个外国留学生说这话,倒还情有可原。

 

又比如,语文试卷考了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小说中侯银匠的女儿侯菊出嫁前向父亲要了顶花轿,有考生解读为“这是女儿对父亲的掠夺,说明父女关系不好”。何永康认为,这说明考生对这篇文章根本没有读进去,也完全没有理解。他不知道当时的时代氛围和乡土氛围,完全用当今的价值标准来“套”文中的父女关系。就好比外国人读中国小说,有文化“隔膜”。

 

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何永康告诉记者,参与高考评卷的中学语文老师普遍反映:进入高二后,同学们重点投入了“小高考”,好多中学领导为了让学生“冲4A”,有一个阶段甚至停掉了语数外课程。“学语文是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二尤其关键,因为高一学生刚入学,高三要冲刺。这个阶段如果荒废,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这种现象一定要纠正。”何永康呼吁。

 

不能脱离文本来活跃思维

 

何永康发现,不少考生表现出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常识性问题胡乱解释。比如作文试卷中,有考生写苏东坡被流放到黄州,一开始情绪不好,后来由于他对黄州山水感到好奇,心胸就豁然开朗了。还有的考生在语知中探索性阅读也是五花八门瞎解释。何永康认为,这和中学语文教学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读有关。新课程理念强调个性化阅读,鼓励独立见解,有的老师没有全面理解,而是忽视文本的基本内涵来教学,对文本“虚晃一枪”,然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归根到底,没有实事求是,根据文本来活跃思维。”

 

另外,作文试卷还表现出有些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是太强。何永康说,往年的《人与路》、《怀想天空》等作文题目比较明白、清朗,考生大多能够应付。今年的《好奇心》,表面看上去简单,连小朋友都懂,实际里面包含复杂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命题,要求考生具备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大量考生不知道好奇心是个中性词,有好的好奇心,它让人探究、创造;也有不好的好奇心,它让人猎奇、窥视;还有鲁迅笔下的看客们的好奇心。只有少量考生认识到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此外,仅仅有好奇心并不能带来伟大成果,因为好奇心有两个特点:蜻蜓点水,不太稳定;短暂肤浅,不能维持太久。但许多考生误解为只要有好奇心,万事好成功,把一开始的好奇心和伟大成果直接挂钩,这说明他们目光较浅,思辨能力较差。

 

一定要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何永康介绍,我省今年高考满分作文不是太多,不像去年那样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但也不止十多篇。这其中有上面提及的种种原因,还包括一些写作方面的具体问题。何永康根据多年阅卷经验提醒考生:

 

第一,不要在作文题目下面写题记。有些考生堆辞藻、玩深沉,总共800多字的文章,题记就有七八行,有的还写成诗歌式,甚至题记还不够,还有后记,读来倒胃口。

 

第二,一定要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考生动不动就回到古代,把古人“请”出来。那年《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题,写到“豹尾”有上万人写项羽乌江自刎,题材严重“撞车”。今年问题更加严重,写自己的凤毛麟角,大量考生回到古代,用手电筒“照”古人,说明他们不关心现实生活。

 

第三,要写规范的文体。有考生议论、记叙、描写、抒情、说明都写一通,造成“四不像”。考生一定要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但是这样的作文并不是太多。记叙文要有情节、细节,少抒情;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不能仅摆事实不讲道理。

 

第四,考生要多训练写记叙文。因为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议论文一般要到比较成熟时才能写好。套用一句托尔斯泰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议论文就像“幸福的家庭”,容易千篇一律;而记叙文就像“不幸的家庭”,可能千差万别。从高考实用来说,40分钟写作文的时间用来写议论文,基本上讲的都是公理、常理、大道理,这些人们都知道。而记叙文容易写出个性,可能拿高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16927.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重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