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句子的结构方式。
常见的句式有:
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
句式不同分类:
(一)长句和短句。
句子有长有短。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
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就叫被动句。主动句一般包括主动句和“把”字句两种。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语境的轻重强弱有差别:一般地说,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轻些。
例如:
①今天天气好。(肯定句)
②今天天气不坏。(否定句)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比一般肯定句语气更强。
有的双重否定句可用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如:同来的人都知道,他不会不知道吧!
(四)单句和复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分句。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他们所使用的句式大体是相同的。
在运用词语方面,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语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语组成。
(六)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子的句式变换:
这里主要指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七)常式句和变式句。
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
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我们把句子成分或次序采用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
常式句:你怎么了?
变式句:怎么了,你?(主谓倒置)
常式句:因为虫害严重,所以棉花减产了。
变式句:棉花减产了,是因为虫害严重。(复句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八)整句和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长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句式杂糅: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
句式杂糅又称为结构混乱。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就是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的种类: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A、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经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B、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前一分句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的杂糅。)
(2)反客为主 ,指代不明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发生纠缠。
例如:
A、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
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B、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
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3)中途易辙 ,暗换主语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但“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主语只能是这家工厂的产品,而不能是“工厂”。)
C、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被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4)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
A、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B、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5)前后牵连
前后牵连的特点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可以简单理解为错误的兼语句:我们选他当班长。)如:
A、当上级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句子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感觉)既光荣又愉快……是颇难形容的”糅到一起。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
B、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句子或者保留前半部分,改为“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向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或者保留后半部分,改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6)句式杂糅还可以分为单句杂糅和复句杂糅:
单句杂糅如:
A、人的成长发展,关键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B、止咳祛痰片,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复句杂糅如:
A、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本句包含两对关联词,“如果……(那么)就……”和“由于……因而……”,只能保留一对)
B、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或说“分外活跃而健谈”,或删掉“变得分外”说“活跃而健谈多了”。)
C、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或说“分序厅……六部分”,或说“由序厅……六部分组成”。)
句式选择原则:
同所有修辞的总原则一样,句式选择也有个总原则,它仍然是“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即根据表达目的、表达思想内容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
这种句式应该是尽可能得体连贯的,尽可能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的。
例如:
我今晚能去——我能今晚去这两句是同义句式,孤立地看,似乎它们表达一样的意思,但是在具体语境中,它们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表达焦点。
①你今晚能不能去?——我今晚能去。√
②你能不能今晚去?——我能今晚去。√
③你今晚能不能去?——我能今晚去。×
④你能不能今晚去?——我今晚能去。×
③④的答话之所以显得不连贯,原因在于词语顺序不合适,即焦点不对应。可见,句子同具体的语境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适应性的问题。
此外句式选择还要注意几个具体原则。即:
①根据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进行选择;
②根据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选择句式;
③根据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进行选择。
修辞中的句式:
句式是从句子的表意功能角度出发来谈到的一个术语。
修辞上说的“句式”比语法上说的“句型”范围更宽。
它既包括本身就是功能分类的各种句子
(如“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描写句”、“判断句”、“评议句”等等),
又包括从结构形式划分的各种句子
(如“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等等)。
不同结构形式的句子具有不同的适应环境和表达效果,当然就是不同的句式。
句式的选择,修辞学上称为炼句。表达基本相同的意义,但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上有细微差别的几个句式,称为同义句式。
修辞上的句式选择主要指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选择。
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不同的句式在表意的轻重和表达的焦点等方面都有着细微的差别。
应该用哪种句式不应该用哪种句式?这当中同样存在修辞调整的必要。
相关初中语文知识点: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表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分类:
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
点号:
其作用在于: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
①句号( 。)
②问号( ?)
③感叹号( !)
④逗号( ,)
⑤顿号( 、)
⑥分号( ;)
⑦冒号( :)
标号:
其作用在于: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①引号(“ ”)
②括号〔( ) [ ] { } 〕
③破折号( ── )
④省略号(……)
⑤着重号( .)
⑥书名号(《 》〈 〉)
⑦间隔号(·)
⑧连接号( — )
⑨专名号( ____ )
符号:
①注释号( * )
②隐讳号(×)
③虚缺号(□)
④斜线号( / )
⑤标识号(▲或●)
⑥代替号(~)
⑦连珠号(……)
⑧箭头号( →)
初中语文常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1)引号。
①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对所引用的原话不能作任何修改,间接引用即所谓的“转述”,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引用成语、谚语等,用不用引号都可以,以不用为常。
②重要的或特定含义的词语,也可以用引号。引号一般用双引号。引文之内又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再用双引号,依次类推。后引号和点号连用的时候,如果引文是完整照录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就放在后引号之前,如果是作为引文者文句的一部分,点号就放在后引号之后。
(2)破折号。
①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例如:象梦一样,我踏上了联邦德国的旅途,到了海涅的故乡——莱茵河畔的杜赛尔多夫。
②还可以表示语意的转折、跃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
例如: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转折)
“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跃进)
“嘟——”火车进了站。(延长)
③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也用破折号。
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科学: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
④破折号还可以用在文章的副标题之前。实际上也是一种注释性用法。
例如:网络文学的第一声号角——痞子蔡和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注意:如果解释说明的话插在句子中间,就可以在前面后面各用一个,这叫双用。
例如: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象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巴金《灯》)
(3)省略号。
①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
②表示沉默、语言中断、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等。
相关初中语文知识点:划分句子成分
句子:
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根据词或词组在句子中的结构关系,句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就是句子成分。
符号:
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句子成分: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主语(偏正短语)+谓语结构:今 天 晚 上 ‖ 特别冷。
(2)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结构:[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主语(动词)+谓语结构: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结构:公正廉洁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二、谓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结构: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 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结构: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结构: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结构: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结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结构:说话‖[要]简洁<些>。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结构: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结构: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结构: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结构:她 ‖大眼睛,红脸蛋。
三、宾语
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谓词性宾语。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四、定语
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
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五、状语
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六、补语
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
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
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七、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
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例如:
(经济)的振兴 要靠科学技术。
(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有的同学 [上课时][在下面][悄悄]地讲话 。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例如:
那位学生昏倒<过去>了。
我们的校园 打扮得<真漂亮>。
八、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
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
(1)插入语:
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如:
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
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
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
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
(2)称呼语:
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
你来啦,老师。
(3)感叹语:
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
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例如: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
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例:杨亚‖写字主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②.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例:猫‖捉鱼
主+谓+宾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划分句子成分方法:
初中语文划分句子的常考点就是考察句子的基本成分以及句子主干,句子主干指的就是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以及宾语中心语,只要掌握了句子划分方法,找到句子的主干将不是难题。
句子主干:
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
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
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句子成分划分的分析步骤: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
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
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划分句子的口诀:
①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②看全句、抓中心,缩句先找主谓宾。
主干原句有歧义,恰当带上状补定。
谓语前有状形容,定语修饰主和宾。
“的”“地”“得”要分清,定状补、它标明。
③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相关初中语文知识点:复句
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
如: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河不深,可是水太冷|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
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不同于连续几个单句。
复句类型有如下几种:
①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
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承接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③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④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⑤转折复句:
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如: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⑥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如: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⑦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
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⑧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⑨解说复句:
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⑩目的复句:
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⑾多重复句: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并且具有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次的复句是多重复句。
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
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如:
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
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如:
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句则不能用。如: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承接复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连动句)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
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如:
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说不准)
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是确定的事实)
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
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如:
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假设复句)
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条件复句)
初中阶段要求我们掌握这几种关系的复句:
判断复句类型的关联词:
①并列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是:也、又、还、同时、另外、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②递进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是:甚至、并且、而且、更、况且、何况、反而、不仅……而且……等。
③选择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是:或者……或者……、是……还是……、宁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④转折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是:但、但是、反倒、却、可、可是、然而、只是、不过、虽然……但是……等。
⑤因果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是:由于、因此、因而、所以、以致、因为、可见、既然、因为……所以……、既然……就等。
⑥条件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是:就、便、只要、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都……等。
⑦假设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便、要不然、否则、如果……那么……、要是……就……、即使……也……等。
区别单句与复句:
正确区别单句与复句,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情达意,单句与复句一般比较容易区别,但有时也比较容易混淆.
一、语音停顿:
复句的分句间一般有较长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单句不论长短,都有表示这句话说完了的语调,在结尾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
如:(1)他有个妹妹在上海读大学。 (2)他有个妹妹,在上海读大学。
例(1)句子内部没有语音停顿,一句话表达了一个意思,是单句。
例(2)由于句子内部有较大的停顿,成为两个分句,表达了两层意思,所以是复句。
二、关联词语:
复句一般使用关联词语,或成对使用,或单独使用,甚至不用,单句大都不用。
如:(3)我回到北京去看你。(4) 我回到北京就去看你。(5)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
例(3)很显然是音句,
例(4)用了关联词语“就”使整个句子成为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紧缩复句。
例(5)虽然没有使用关联词语,但也可以看出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三、结构关系:
复句中的每一个分句都不作另一个分句的任何成分,它们之间没有谁包含谁关系,单句相反。
如:(6)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7)公差催人上路,像屠夫赶牛羊一样,
例(6)、(7)看起来都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的,但结构关系不一样。
例(6)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的分句组成的一个复句,
例(7)后面半句在结构上是全句的一个句子成分,所以是单句。
四、意义关系:
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但有时并非所有复句都使用关联词语,甚至会出现可作单句或可作复句的句子,这就要结合句子的意义关系来考虑,
如(8)凝视着窗外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
由于人们对例(8)意义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如果“凝视窗外的”是这个“同学”则为单句:如果“凝视窗外的”前面另有主语,比如“他”则为复句。
区别单句复句不外这四种方法,但多数情况下我们是综合运用,以便尽快得出结论。
多重复句的分析:
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如:
符号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
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
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
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
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
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
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chuzhong/257366.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